咸丰元年正月十九,寅时三刻,衡州城外的雨幕渐薄,丘陵间腾起细密的晨雾。王廷赞站在炮台上,手中的铸铁标尺映着微光,算筹刻度在雾中若隐若现。他身后的算学炮队正在紧急校准——昨夜因铜料配比失准导致炮弹哑火,此刻匠人正用肃顺密送的铸铁标尺重新丈量膛线。士兵们敲击炮管的节奏与远处太平军的锻铁声遥相呼应,宛如两场沉默的算学对话。
卯时初刻,雾中传来竹哨声。王廷赞望远镜里的丘陵裂隙中,太平军土炮缓缓探出,炮口校准员俯身用竹筹丈量炮身仰角。\"仰角十五度,螺距十二牙!\"他果断下令。第一发算学炮撕裂晨雾,却在丘陵上空闷响炸开——劣质铜料铸造的弹体因承受不住膛压裂成两半。王廷赞攥紧标尺,指节因用力发白,想起肃顺密信中未明说的担忧:铸炮匠人星散,清廷军工早已千疮百孔。
辰时,雨停雾散。太平军十二门土炮呈扇形排开,匠人蹲在炮侧用算筹比对日影长度,竹筹在阳光下投出细长阴影。王廷赞忽然惊醒:\"他们在用《算学启蒙》中的光影测距法!\"急令取来算珠盘,命炮兵以日影比例换算弹道抛物线。双方匠人在泥沼中同步演算,算筹在掌心翻飞如蝶,将日光角度、风速、炮距等参数化作流动的数字,每道刻痕都是生死攸关的计算。
巳时三刻,太平军步兵突然从丘陵两侧涌出,呈\"燕翎阵\"散开。王廷赞这才惊觉,此前搬运算筹的匠人实为诱饵——真正的主攻是持盾步兵,他们背负的竹筒里装着简易测绘标尺,每推进十丈便在树干刻划坐标,为后方炮兵提供实时靶点。\"调绿营三才阵!\"他挥动令旗,火绳枪队迅速列阵,鸟铳齐射掀起的泥浪暂时模糊了太平军的标记线。
未时,战场局势突变。太平军推出数十架弩车,弩臂刻着用炭笔标记的射程刻度。王廷赞瞳孔骤缩:弩箭尾翼虽为普通竹制,但其角度竟与陈有福《弹道稳定术》记载的\"七度仰角\"完全一致!箭矢破空声中,清军了望塔的了望员被精准击落,旗杆上的信号旗应声坠落。他急令拆毁城外民房,士兵们用算筹丈量爆破点,将民房改造成带射击孔的临时堡垒,每处工事的射击角度都经过快速测算,形成交叉火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