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醒(1 / 2)

《脑子寄存处……》

《美照展示处……》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偏离剧情的,请不要代入,乐呵乐呵得了)

……………………………………………

1965年的初冬,沈浪在呛人的煤烟味中惊醒。

就在刚才他还是21世纪的一个孤寡单身牛马社畜。只因在护城河边奋力救起落水儿童,自己却因长时间在冰水里,左腿抽筋滑落到护城河底,头脑意识迷失。

此时冰水刺骨的寒意与此刻掌心摩挲的粗布被单奇妙重合。记忆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糊着《人民日报》的顶棚低垂,泛黄的报纸上还能看见\"超额完成二五计划,继续奋斗三五计划\"的标题。他盯着墙头挂着的月份牌,红色铅字赫然印着\"1965年11月29日\"。五斗柜上的全家福里一家五口带着洋溢的笑容,父亲沈建国胸前的厂徽还是老式繁体字的\"红星轧钢厂\"。

\"小浪,起来吃饭!\"粗布门帘被掀起,穿灰布列宁装的女人端着搪瓷盆进来。沈浪注意到她胸前的\"妇女代表\"徽章,这是母亲陈桂兰在街道居委会工作的标识。

\"发什么愣?\"陈桂兰递来冒着热气的窝头,\"你爸天没亮就去抢冬储大白菜了。\"顺着她掀开的棉门帘,沈浪看见院里停着辆倒轮闸的飞鸽自行车,车架上绑着麻绳——这正是六十年代最常见的运输方式。

前院忽然传来争执声。沈浪跟着母亲走到垂花门,看见一老头正在用算盘跟沈建国理论:\"按市价白菜三分五一斤,您这车三百二十斤该是十一块二...\"被围在中间的沈建国抹了把汗:\"他三大爷,这是合作社统购统销的,凭票两分五一斤。\"

沈浪这才注意到板车上盖着供销社的蓝色印章。1965年的四九城,正是实行计划经济全面铺开的关键节点,市民购买冬储菜需要凭街道发放的购菜证。他想起穿越前查过的资料:这年四九市职工平均月工资约62元,而沈家作为双职工家庭...

\"妈,咱家这个月...\"话到嘴边又改了口,\"粮本上还有多少白面?\"陈桂兰诧异地看着儿子:\"上月你爸用工业券换了十斤富强粉,正赶上给你弟弟过生日,蒸馒头了。\"她忽然压低声音,\"可不敢在外头说这个,现在提倡勤俭持家呢。\"

正说着,沈建国已经卸完白菜。他深蓝色工装左胸绣着\"安全生产\"四个红字,右臂戴着\"先进生产者\"袖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