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山西麓腹地,有这样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方山县。方山县总面积1434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与丘陵占据了总面积的85%,呈现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狭长分布,平均海拔1300米 ,独特的地形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被誉为“吕梁后花园”。
方山县现辖6个镇,90个行政村 。各个乡镇各具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圪洞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基础设施完善,高楼大厦与热闹的街市交相辉映,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大武镇历史悠久,是古代商贸的重要节点,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大武木楼,这座吕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高层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工艺,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见证了大武镇昔日的繁华。如今,大武镇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也成绩斐然,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为方山县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峪口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清代张家塔民居建筑群,布局严谨,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前来观赏。同时,峪口镇在特色农业方面也颇具规模,农产品丰富多样,品质优良。马坊镇自然资源丰富,南阳沟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此,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繁多,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马坊镇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北武当镇因北武当山而闻名,北武当山是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北方道教圣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登山揽胜、祈福求安,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积翠镇则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称,这里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还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晋绥边区八路军烈士遗骸收迁志愿者吕梁工作队队长李来平就来自积翠镇韩家沟村,他为收迁烈士遗骸、传承红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
方山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本县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便可得到印证。战国时期,这里始置皋狼邑,属赵地,西汉时置皋狼县,属西河郡 。西晋时期,左国城在此设立,属西河国。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置良泉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窟胡县为修化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移良泉县于方山,改名方山县,方山县之名自此沿用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置方州,县属之;武德三年(620年)州废,改属石州;贞观十一年(637年)方山县治移往今古贤,仍属石州;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年),县治迁于积翠山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省方山县,并入离石县,属石州 。民国七年(1918年)复置方山县,属冀宁道 。此后,在民国时期,方山县的归属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不断变化,先后属第四行政公署、第二行政公署等。1940年,晋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方山县属四专区;1942年,三、四专区合并为三专区,县属三专区 。1943年,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县属晋绥边区三分区管辖 。1949年2月15日,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合并后设晋西北行署,下设4个分区,方山县属离石分区;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兴县专区 。1952年7月1日,撤销兴县专区,方山县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 。1958年11月10日,中阳县并入离山县后,改名离石县 。1971年5月1日,恢复方山县建置,县城设在圪洞镇,属吕梁地区 。2004年5月,吕梁撤地建市,方山县归吕梁市管辖,延续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方山县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于成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清代着名的廉吏,官至两江总督。于成龙出仕二十多年,辗转多地任职,始终秉持“天理良心”的为官之道,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他在任期间,不畏权贵,整治吏治,减轻百姓负担,深受百姓爱戴和敬重 。于成龙的故居位于方山县来堡村,古朴的建筑保存着他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廉洁奉公、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礼。
张叔平是无产阶级早期革命家,山西早期共产党员,曾任中共太原党支部第一任书记 。1897年,张叔平出生于方山县大武镇,他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5月7日,他参加了太原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讲演团,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1925年6月,张叔平和纪延梓创办了《铁血周报》 。1927年,张叔平调往杭州,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兼工人部长 。同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年仅31岁 。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方山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北武当山是方山县最着名的景点之一,它以“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而闻名。山势险峻,山峰林立,登上山顶,俯瞰四周,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道观建筑错落有致,每逢节假日,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祈福求安,热闹非凡。
梅洞沟森林公园是一处天然的生态宝库,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森林覆盖率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在林间穿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南阳沟森林公园同样魅力非凡,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观赏野生动物、享受森林浴等活动,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公园内的自然风光四季各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等待着游客去发现。
张家塔民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城堡式四合院布局独特,地下甬道相连,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防御功能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民居内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题材丰富,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审美。
大武木楼是吕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高层建筑之一,其建筑结构独特,工艺精湛,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木楼造型优美,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站在木楼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左国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是匈奴汉国都城遗址 。东汉末年,南匈奴往南迁移,于离石修建左国城(今方山县南村) 。曹魏时期,南匈奴首脑机关入驻这里,并云集匈奴、鲜卑、羯、氐和羌族等少数民族数十万人,号称“离石胡人” 。在离石、方山、柳林、中阳一带,流传着南匈奴首领刘渊在左国城建都、练兵、战斗的传奇故事 。站在遗址上,看着古老的城墙和残垣断壁,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民族融合的复杂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