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路过御花园,见金菊怒放,忽忆起江南别苑中,卿立于菊丛,怀抱玥儿,笑言‘此乃秋日盛景’。彼时情景,历历在目,恨不能插翅飞至卿侧,共赏秋光。宫中亦有菊,然匠气过重,不及江南野菊之生机盎然,更不及卿怀中玥儿笑颜之万一。
> 母后近日……颇多安排。然有陆铮在侧,一切皆成笑谈。思及陆铮每每搅局之窘态,虽于礼不合,然孤心中竟觉快意。唯念卿与玥儿,心驰神往。
> 玥儿可好?咿呀学语,可有新词?甚念她抓握孤手指之温软力道。随信附上京中新巧玩具数件,望博吾女一笑。
> 江南天凉,卿需珍重,早晚添衣。铺中事务虽重,亦需顾惜自身。待京中诸事稍定,孤必星夜兼程,赴江南之约。
>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唯愿卿与玥儿,平安喜乐,岁岁安康。
> —— 璟 手书 于京华秋夜
沈月薇读着信,指尖拂过那力透纸背、饱含深情的字迹,心中亦泛起温柔的涟漪。她会在回信中细细描绘女儿的点滴成长:“玥儿今日会清晰唤‘娘’了,奶声奶气,心都化了。”“新试做的桂花栗子糕,玥儿极爱,小嘴塞得鼓鼓囊囊,像只小松鼠。”也会提及铺子的新动向:“‘锦薇记’接了宫中织造局一笔小单,虽量不大,却是认可。”“周举人引荐了几位喜好风雅的文士,对秋冬新纹样提了些有趣见解。”
对于信中提到皇后的“安排”和陆铮的“搅局”,她只是莞尔一笑,并不深究,更无半分醋意。她的心思,如江南澄澈的秋水,映照得清清楚楚:女儿的笑脸,铺子的账目,新设计的纹样,还有回信中如何将新得的几味江南草药给太子配个安神的香囊……这才是她生活的全部。
至于那位常来铺子、谈吐风雅的周举人?在沈月薇眼中,他与李掌柜、王夫人并无本质区别——都是“锦薇记”的重要主顾和潜在合作对象。周文轩的欣赏和偶尔流露的关切,如同拂过桂树的微风,未曾在她心湖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