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枪弓箭伏敌计(2 / 2)

\"来了。\"身旁亲兵低声道。

远处尘烟扬起,一队准噶尔骑兵如狂风般卷来。他们身着皮甲,手持弯刀,呼啸声在山谷中回荡。

\"准备。\"胤禛低声命令,缓缓拉开弓弦。

准噶尔骑兵果然中计,看到\"粮车\"后欢呼着冲入峡谷。为首的将领高举弯刀,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他们已多次戏耍清军,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骑兵全部进入峡谷的刹那,胤禛一声令下:\"放箭!\"

五十支利箭破空而出,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几乎同时,左侧山崖上火枪齐鸣,硝烟弥漫。准噶尔骑兵猝不及防,前排人马瞬间倒地。

\"有埋伏!撤退!\"准噶尔将领大喊,但为时已晚。

胤禛站起身,亲自拉弓瞄准那将领。\"嗖\"的一声,箭矢贯穿对方咽喉。准噶尔军大乱,在狭窄的峡谷中自相践踏。

\"杀!\"岳钟琪率火枪队冲下山崖,与残余敌军短兵相接。

战斗很快结束。清军大获全胜,歼灭准噶尔骑兵五十余人,缴获战马三十多匹,自身仅轻伤五人。

\"四爷神机妙算!\"岳钟琪兴奋地跑来报告,\"这是西北开战以来,我军首次大捷!\"

胤禛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平静地说:\"速将捷报传回京城。另外,加强粮道巡逻,防备敌军报复。\"

当夜,兰州大营篝火通明,将士们欢庆胜利。胤禛却独自站在帐外,仰望西北的星空。他想起临行前父皇的眼神,那块温润的玉佩此刻正贴在他胸前。

\"四爷,您不进去喝一杯?\"岳钟琪走来问道。

胤禛摇头:\"明日还要安排粮草运送,不可懈怠。\"

岳钟琪敬佩地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子:\"四爷用兵如神,末将佩服。\"

\"不过是侥幸罢了。\"胤禛淡淡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十日后,捷报传至京城。康熙帝在早朝上当众宣读,龙颜大悦。

\"老四初到西北,便立此大功,实乃朕之幸事。\"康熙环视众臣,\"传朕旨意,嘉奖四阿哥胤禛白银千两,绸缎百匹。即日起,西北粮草督办一职由他全权负责。\"

朝臣纷纷道贺,八阿哥胤禩脸上笑容僵硬,太子胤礽则面色阴沉。

退朝后,康熙独留大学士张廷玉。

\"张卿,你以为老四如何?\"康熙突然问道。

张廷玉谨慎回答:\"四阿哥沉稳干练,此次西北之行,更显其才能。\"

康熙望向西北方向,若有所思:\"朕这几个儿子中,老四最像朕年轻时...\"

一个月后,西北粮道畅通无阻,前线士气大振。胤禛每日亲自巡查,事必躬亲。他改革了粮草运输方式,采用多批次、小规模的运送策略,使准噶尔骑兵再无隙可乘。

一日傍晚,胤禛正在帐中批阅文书,亲兵匆匆来报:\"四爷,皇上派钦差来了!\"

胤禛连忙出迎,只见钦差手持圣旨,高声道:\"四阿哥胤禛接旨!\"

\"儿臣接旨。\"胤禛跪地听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四阿哥胤禛督运粮草有功,着加封为和硕雍亲王,总理西北军需事务,钦此。\"

胤禛叩首谢恩,心中却无半分得意。他明白,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西北的战事远未结束,而他的路,也才刚刚开始。

当晚,胤禛在油灯下给父皇写奏折:\"儿臣蒙父皇厚爱,惶恐无地。西北战事虽有小胜,然准噶尔根基未损,儿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写至此处,他停下笔,望向帐外苍茫的西北夜空。风吹动帐帘,仿佛京城父皇的殷殷期盼,正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他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