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木香絮语(2 / 2)

苏黎将传感器嵌入传统刨子,周晓宁却按古法用蓝染液标记木材纹理。智能设备报出\"木料利用率提升45%\",实际成品却因忽略木纹走向而脆裂;老刨刀卷起的木花雪片般纷飞,竟在AR镜头下拼出《营造法式》的歇山屋顶图样。 深夜,立体菜园突然传来异响。陈立秋举着手电赶到,发现苏黎的无人机卡在香樟树上——镜头里,老赵生前种的这棵树,枝干纹理与八仙桌的穿带结构惊人相似。

第四幕:木香契约

签约仪式在百年香樟下举行。周晓宁展开靛蓝布面的《木经图》,陈立秋将贴皮家具熔成青铜合页。当家居馆老板签下\"禁用化学粘合剂\"承诺书,王奶奶突然掀开苫布——重修的八仙桌上,茶渍旁多了道新刻的二维码,扫码可见六五年合作社成立时的全息影像。

最后一枚竹钉楔入榫眼时,香樟树突然抖落几片老叶,叶脉纹路与桌面木纹完美重叠。沈芳端出槐花蒸饼,热气在古木桌面上晕开,恍惚间似有半个世纪前的茶香蒸腾。

第五幕:白露未曦

新伐的香樟木在阴凉处阴干,树脂渗出琥珀色的泪。周晓宁知道,当冬雪压弯枝头时,这些锁在木纹里的光阴会随春雷重生。苏黎的工作室新增\"活体木艺\"分类,首件展品是陈立秋用机油写在刨花上的鲁班口诀。

陈立秋将粉碎的贴皮家具压成木塑板,钉在菜园当育苗床。沈芳的擀面杖在暮色中轻响,余音漫过家居馆的电子价签,像在丈量未凉的手工温度。 晨雾漫过木工坊,昨夜未扫的刨花堆里,一只甲虫正缓缓推着木屑球,轨迹恰似老赵当年画在墙上的榫卯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