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智慧大对决 贤能举荐议(1 / 2)

chapter 746: the grand showdown of wisdom. the proposal of remending the virtuous and capable.

海宝儿的上半句看似平淡无奇,像是一句毫无深意的泛泛之语。可是,兮听何等聪慧,刹那间便洞悉了其中暗藏的玄机。

“兄弟同心”这四字,表面上是说给兮听,实则意有所指——

海宝儿意在表明,若要化解当下这棘手困局,分化瓦解十大家族势在必行。毕竟,这十族虽此刻看似联合,却绝非能够永远坚如磐石、牢不可破。为了各自家族的切身利益,他们内部必定会生出间隙,相互猜忌。

而那句“情比金坚”,也绝非仅仅在强调兄弟间的情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在必要关头,大可不必有所顾忌、瞻前顾后,应当果断出手,挑选其中一族,找出罪证并予以严惩,以此作为震慑,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从而令其他家族不敢轻易僭越祖制和挑战王权。

随后,海宝儿微微眯起双眸,略作思忖后,娓娓道来:“这遴选阁,由各郡郡守、封地领主与十大家族鼎立共参。每三年一度,各方皆需举荐族中或辖下最具贤能、才情卓绝之士,参与一场精心筹备的遴选大典……”

遴选大典,可分“文韬策论”“武略演阵”“民生实务”“朝堂论辩”四大环节——

在“文韬策论”中,应试者需针对当下国政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略;

“武略演阵”里,他们要在模拟战场中展现指挥才能与军事谋略;

“民生实务”环节,要求应试者深入民间,解决实际民生问题,以成果论优劣;

“朝堂论辩”则让应试者直面三公阁老、各部尚书与各郡元老,就治国理念、政策施行等展开激烈论辩 。

最终遴选结果,由三公阁老、各部尚书、各郡德高望重的元老,以及上一届从“国贤遴选阁”脱颖而出且表现卓越者共同裁定。名列前茅者,不仅能获进入朝廷六部实习的机会,表现优异者正式留任,更会被赐予“国贤勋章”,其家族亦将获赐“贤能世家”的荣耀牌匾,在地方享有极高声望。

“名列前茅的前三甲,可获得进入朝廷六部实习的机会,表现优异者便能正式留任。且实习期间,可由其举荐者全程监督,若有违规,举荐者需一同受罚。”海宝儿目光扫视全场,缓缓说道。“为确保公平公正,举荐者需将被举荐者详细事迹、过往成就编纂成册,公之于众,接受举国上下的监督。同时,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需签署‘举荐诚信状’,若被举荐者在遴选过程中或任职后有任何违规之举,举荐者将同受重罚。被举荐者若违规,终身不得再参与此类遴选,且其家族三代内不得享有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

“再者,为鼓励积极举荐,每成功举荐一位在朝廷任职期间政绩斐然、受万民称赞的贤能之士,举荐者所在家族或属地,不仅能在税收、徭役方面享受大幅减免,其家族子弟在就学、经商等方面还将拥有优先权益。”

在海宝儿提出由王族与十大家族共同投票决议举荐周期与录用名额后,朝堂上一时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众人皆在暗自思忖其中利弊。

这是一个典型的阳谋啊!

首先,海宝儿提出的“贤能举荐台”规则是公开透明的。各方都清楚考核的内容、裁定的方式以及奖惩机制。从参与人员(各郡郡守、封地领主和十大家族),到考核周期(每三年一次)、考核范围(文韬武略、治国理政、民生发展等),再到结果裁定者(三公大臣、各部尚书和各郡元老)都明确规定,没有隐藏的部分。

其次,在防止偏袒和滥用权力方面,明确了对存有私心举荐者的严厉惩罚,包括革除官职、削减封地,以及对被举荐者禁止再参与考核的措施。这种明确的反舞弊规则使得各参与方在做出不当行为前就会权衡利弊,而且这些规则是摆在明面上让大家知晓的。

最后,激励措施也是公开的,成功举荐且被举荐者表现出色就给予家族或属地税收、徭役方面的优惠。整个计划没有隐藏的算计,是光明正大地利用规则来达到既给予各家族机会,又限制其权力滥用,同时为国家选拔贤能的目的。

司空陈正轩抚须点头,与太尉萧崇山和司徒赵警羸对视一眼,不禁赞道:“海逸王此策着实高明!这样一来,既给了各家族人才崭露头角的机会,又能有效避免权力滥用,还能激发各家族为国家举荐真正的贤能,实乃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