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呢?”陶巧儿轻声呢喃,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弘历。
她记得,在运输物资最艰难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向导和适配山路的马车;当对山区受灾情况一无所知时,那份及时送达的详细资料。
还有在暴雨来袭,临时住所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迅速赶来支援的工匠和充足的物资。
这些巧合实在太过蹊跷,而能有如此能力和动机的人,陶巧儿思来想去,也只有弘历了。
陶巧儿不禁回想起两人曾经在一起的时光,弘历看她时那深情的眼神,对她的百般呵护。
虽说后来因苏瑶的事两人分道扬镳,但她也明白,弘历对她的感情是真挚的。
“如果真的是他,为什么不现身呢?”陶巧儿心中满是疑惑,同时又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感动,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怅惘。
回到慈善机构后,陶巧儿决定弄清楚这件事。她先是向同行的伙伴们打听,可大家都表示不清楚那些帮助是从何而来。
于是,陶巧儿开始留意身边的蛛丝马迹,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几天后,陶巧儿偶然在慈善机构的储物间里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工具,这些工具制作精良,明显不是他们平日里使用的普通器具。
她拿起其中一把,仔细端详,发现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标记,这个标记她似曾相识,脑海中瞬间闪过弘历府邸的徽记。
“看来真的是他。”陶巧儿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她的手轻轻摩挲着那个标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她想当面去问弘历,可又有些犹豫,毕竟两人已经分开,她不确定这样贸然前去是否合适。
思索再三,陶巧儿还是决定写一封信给弘历。她坐在桌前,铺开信纸,手中的笔在墨砚中蘸了蘸,却迟迟未落。
陶巧儿坐在慈善机构那略显陈旧的书桌前,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影,落在她铺开的信纸上。
她手中的毛笔蘸满了墨汁,笔尖微微颤抖,许久才落下第一笔。
“弘历,展信佳。此次山区救援诸事顺利,我已知是你在背后默默相助,心中满是感激,却不知如何言表。”
她的字迹娟秀工整,每一笔都倾注着真挚的情感。写到此,陶巧儿顿了顿,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弘历的面容,那个曾与她朝夕相伴,温柔又深情的男子 。
“往昔种种,皆成回忆。我们虽不能结为夫妻,共赴余生,但我深知,你我皆心怀苍生,投身慈善。若你不嫌弃,愿此后仍能以朋友相称,携手为世间添一份温暖 。”
陶巧儿写完最后一个字,轻轻吹干墨渍,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装入信封。她唤来一位可靠的侍从,再三叮嘱一定要亲手将信交到弘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