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4月12日·南京总统府蒸汽差分机房,铜制齿轮在七米高的穹顶下交错转动,蒸汽管道喷出的白雾在棱镜阵列间折射出虹彩,将整个差分机房笼罩在流动的光谱中。陈墨年跪在控制台前,额头抵着温热的黄铜外壳,听着抗磁砂算筹与齿轮咬合的咔嗒声——这是他第七次尝试用《九章算术》的「盈不足术」校准七省防御矩阵,前六次均以抗磁砂屏障被北洋磁导炮击穿告终。他指尖的樱花木筹刻着「均」字,筹身「工」字暗纹里嵌着纳米级磁导蛋白颗粒——那是铁锚堂通过《农书》「蚕砂炼磁法」从蚕粪中提取的生物磁导核心,每微克蛋白可将生物电脉冲放大百万倍。
「第三组算筹阵列偏移0.01高斯!」助手的呼喊被蒸汽机轰鸣吞没,陈墨年抓起筹身刻有《蚕书》密纹的算筹,插入差分机的「地」位插槽。十二面体棱镜转动时,穹顶光束在沙盘上投出的网格线中,清晰浮现桑蚕丝腺细胞的三维投影——这台蒸汽差分机的供能中枢已接入「蒸汽-生物能转换模块」,管道中流动的「磁导雾流」混着数千只磁导蜂群,其翅膀鳞片的抗磁砂微晶与齿轮形成「布里渊区共振」,使能量转换效率提升40%。
孙中山的脚步声从螺旋楼梯传来,大元帅制服上的「工」字徽章沾着新鲜的竹碳粉,怀表链上挂着一枚中空蚕茧吊坠,内部封存着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桑蚕磁导共振周期表」拓片。「铁锚堂传来急报,」他的手杖点在皖北防区,檀木杖头渗出的蚕丝光泽实为磁导蛋白残留,「北洋磁导炮的校准频率,与三年前你从北京偷运的《时宪书》星象算理分毫不差。」
陈墨年浑身一震,算筹从指间滑落——昨夜调试蚕茧共鸣腔时,抗磁砂溶液中的蚕茧曾因北洋侦察机的高频扫瞄集体爆裂,释放的磁导蛋白在实验室墙面形成诡异的螺旋纹路。「他们破解了竹浪阵,」他扑向沙盘,代表皖北竹林的抗磁砂竹节正成片坍缩,蜂巢结构中的磁导蛋白被北洋「算理撕裂波」震成粉末,「但蚕茧共鸣腔的生物磁导频率基于桑蚕二十八天生长周期,绝非齿轮计算能复制!」
「除非有人连《蚕书》里的『磁导蛋白分泌曲线』都泄露了。」黄兴推门而入,军靴马刺刮过黄铜地板时,袖口「铁血」袖扣与差分机产生尖锐共振。他甩下苏沪绅商的联名通电,宣纸边缘的抗磁砂遇热显形,「保商安民」下的「观望」二字被蚕丝状磁链缠绕——那磁链正是南京磁导炮「算理模糊术」的初级形态,可干扰北洋密信的磁导显影。「程德全说,苏州织锦行会用算筹算出,每建一米抗磁砂墙,桑蚕磁导蛋白分泌量锐减七成。」
孙中山拾起刻着「防」字的焦痕算筹,筹身凹痕里卡着半片染血的蚕翼——那是铁锚堂匠人小李为保护磁导蜂群被巡城车机枪击中时留下的。「1905年在东京,」他的拇指摩挲筹身《武经总要》的「指南鱼」刻痕,「程德全说要在苏州建算筹实业学堂,讲堂地基要用浸过抗磁砂的蚕茧砌成。」蒸汽模糊了他的镜片,却遮不住眼底的痛楚,「如今他的算筹,只量得出洋行生丝期货的涨跌。」
差分机突然发出汽笛般的尖啸,代表北洋磁导炮的猩红光点在皖北防线撕开缺口。陈墨年疯狂转动校准轮,看着代表南京的蓝色算筹阵节节败退,忽然听见铁锚堂老匠人临终前的录音算筹在蒸汽管道中回响:「算筹能量天地,却量不出资本的磁导偏移率……」他望向窗外,总统府竹林的「竹浪阵」在风中起伏,每片竹叶的抗磁砂颗粒都在监测北洋磁场,但抵不住对方「神机四号」炮群的星象校准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