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4章 南洋矿点(2 / 2)

夜风卷着雪粒掠过棂窗,周自齐望着师范学堂的飞檐,想起前清覆灭时星散的算学典籍。算筹声里,他仿佛听见两个时代的对话:少年们用算筹计算蒸汽参数,而十年前的紫禁城,太学里的学子正用同样的竹筹推演历法星象。

「总长,星洲回电。」科员递来译好的电报,「华侨商会同意以学堂换矿权,条件是算筹教材需编入《星洲华工维权案》。」周自齐望着电报上的「公义」二字,想起星洲港七千算筹敲击矿车的蜂鸣共振图,筹尖在「同意」二字上顿出小团墨渍,恰似当年抗磁砂检测包的氧化红斑。

雪越下越大,师范学堂的算筹声渐次熄灭,唯有一盏煤油灯还亮着。周自齐透过窗玻璃,看见末班学生正在黑板上刻算筹阵型,前排女生的袖口露出半枚「工」字袖扣——与北洋技工署的监控标识一模一样。他摸出父亲的「慧」字筹,筹身的京张铁路弯道参数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算筹量天地,亦量民心」。

归途的马车上,周自齐翻开《南洋商报》,头版标题《算筹学堂开课,英督亲赠算具》下,配图是星洲儿童举着刻有「中英对照」的竹筹。算筹筒里的「侨」字筹与「矿」字筹仍在轻颤,仿佛在丈量着从北京到星洲的距离——那不是地图上的直线,而是无数算筹铺就的、跨越重洋的文明曲线。曾经象征旧时代的素净算筹,此刻正与「工」字筹共振,在蒸汽与雪光中,织就属于新时代的算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