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小顺子的算筹筒里传出细碎的碰撞声,那是与铁锚堂完全不同的竹筹材质,「奴才只知道,铁锚堂的『丰稔纹』布帛能换南洋橡胶,却换不来北洋军的磁石炮闩。」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刻着「闳深肃穆」——这是慈禧赐给小顺院长的监工令牌款式,却在小顺子入职时光绪伪造了赝品。
雪粒子扑在二人身上,光绪忽然想起储秀宫密档里的记载:慈禧用象牙算筹挑起《算理学院改制方案》时,筹尖在「小顺」二字上顿出的凹痕,与小顺子太监入宫文书的「顺」字墨渍重叠。原来太后早已布下双棋:一个小顺掌控匠人江湖,另一个小顺子监控朝堂权谋。
「江南局的匠人要『算力平等』,」光绪将卷轴塞进小顺子怀里,「袁世凯的北洋军可以待命,但你的『算力股份制』,必须让匠人觉得比铁锚堂的『丰稔纹』更划算。」他转身走向玉澜堂,靴底抗磁砂鞋垫的「工」字痕迹,与小顺子耳后的疤痕形成镜像。
小顺子望着光绪的背影,指尖划过算筹筒内侧——那里没有铁锚刻痕,只有一行极小的朱砂字:「顺天者昌,顺工者亡」。湖底的冰裂声愈发密集,他知道,光绪选择与铁锚堂首领同名的自己,既是对匠人势力的忌惮,也是对算理新政的妥协——就像算理学院的南北两院,表面分庭抗礼,实则共用同一套齿轮系统。
当玉澜堂烛火亮起,小顺子摸出袖中另一根竹筹,筹身刻着小顺院长的密报:「抗磁砂纯度七成,可换良种三石」。他对着月光转动竹筹,露出背面的「密」字暗记——这是光绪特意要求的双向加密,既是铁锚堂的商路坐标,也是朝廷的监控节点。
雪越下越大,两个「小顺」的影子在冰面上交织,如同算理学院的正负齿轮,在皇权与匠权的博弈中,共同推动着蒸汽时代的巨轮。而光绪藏在袖口的慈禧手谕,「公」字与「寿」字的夹角里,既刻着铁锚堂的矿脉,也藏着制衡铁锚堂的最终密钥——那是皇权最隐秘的算理:用一个小顺去驾驭另一个小顺,用一份疑心去换取十分的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