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6章 同治早逝(1 / 2)

同治十三年谷雨,养心殿东暖阁内,慈禧太后用算筹拨弄着《嘉庆爷算理备忘录》残卷。卷首「数据治国」四字被《孝经》批注覆盖,她却精准挑出夹在其中的《北京条约》附件:「洋人竟连算理暗纹都要禁。」一旁的同治帝面色苍白,指尖因咳喘不停而颤抖——太医院称其「胎中染疾」,却无人知御案上的火棉余尘早已渗入龙胎。

「皇帝不是想搞匠人流动?」慈禧转动磁石扳指,扳指内侧的「棉硝配比」小篆泛着幽光——这道同治元年便密藏的火棉配方,此刻随磁石转动映出冷光。「准你试点,但有三条铁律……」同治叩头时,瞥见太后袖口的密旨纸边,那算理网格纹正是备忘录中火棉量产的暗记。

立夏次日,颐和园中,慈禧向桂祥展示竹筹腰牌:「内里磁石机关,迟报者缉拿。」腰牌回字纹里的火棉纤维压成透明薄片,遇热即燃却无痕——这道内务府秘制工艺,自同治元年起便用于控制匠人。桂祥翻开密档,铁仙会暗语「云纹绕龙舟」下标注着:「隐火术源自备忘录」,他不知这易燃纹路已随腰牌戴在万千匠人腰间。

小满时节,苏州匠人王有福摸着腰筹苦笑,《圣谕广训》摘句下的磁石机关渗着硝味——那是火棉特有的气息。汉口漕帮李老三的腰牌云纹间,嵌着「水火显影」铜片,遇水即显的密语本是火棉运输的防水标识,如今却成了民间暗码。

芒种日,同治展示的「算理差分机」图纸角落,火棉配比符号与《周易》爻变交织。同文馆学生皆知,这配比自同治元年便用于火器,此刻不过覆了层礼制外衣。养心殿懿旨突至时,同治望着图纸上的「忠君爱国」,想起备忘录里嘉庆爷的钢笔字迹,那「棉硝」旁的火棉余烟,早已熏黄了半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