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00章 阳奉阴违(2 / 2)

申时,淮军「蒸汽计算器」突然卡壳。匠人拆开方匣,发现齿轮间卡着半枚「正」字微刻——那是朝廷密令强制加刻的。李鸿章望着停滞的纸带,想起肃顺的「算具尾端须加正字」指令,忽然笑道:「把『正』字刻成蒸汽孔形状。」匠人依言将微刻凿成圆孔,蒸汽喷出时带动齿轮加速,竟比之前快了半息。「正」字孔洞喷出的白雾在阳光下折射,宛如朝廷烙印在技术浪潮中蒸腾成虚无。

亥时,闽浙算学馆的窑炉里,左宗棠将「正」字微刻算筹投入火中。「算理在算纹,不在刻痕,」他对围炉的匠人说,「当年林则徐烧鸦片,今天咱们烧『正』字——都为争口气。」火焰舔舐竹节,「正」字微刻蜷曲成灰,露出底下完整的算纹。老匠人将烧剩的算筹浸入江水,冷却后竟比之前更坚硬,算纹在月光下泛着青芒,仿佛在诉说:真正的算理,从不依赖刻痕。

五更天,安庆传来急报:朝廷派专员查验湘军算具。曾国藩早有准备,将「分差算筹」的齿轮参数改为《九章算术》算法,「正」字微刻嵌在「粟米之法」的刻度间,浑然一体。查验官对着算筹端详半日,终因算纹合规离去。曾国藩望着案头未改参数的「真算筹」,想起左宗棠在闽浙的密信:「朝廷要面子,咱们要里子,算理通了,刻什么纹都是虚的。」算筹尾端的「正」字微印在烛火下忽明忽暗,像极了朝廷摇摇欲坠的威权。

卯时,闽江潮头。左宗棠的「潮字算筹」随波漂向大海,筹身「正」字灰痕与潮汐曲线交织,宛如一条逆流而上的鱼。远处淮军蒸汽船的烟囱冒出黑烟,船首「正」字火印被改装成蒸汽喷嘴,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出彩虹——那是算具刻纹与洋人棱镜共同造就的奇观。肃顺在京中接到闽浙算学馆的「正字算筹」样本时,发现微刻周围竟布满算纹,如同蛛网缚住猎物,忽然打了个寒颤——他终于明白,朝廷能刻在算具上的「正」字,终究困不住在江海间奔涌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