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安南与泰国(2 / 2)

“若加入同盟,”阮文瑞颤抖着翻开安南《大南会典》,“我国‘景兴钱’能否按数据房公式重铸?”嘉庆帝点头示意,陈杰已捧出特制的“铸币数据模盒”,盒内铜模刻着“含银量百分之八十二点五”的算筹纹,旁附“暹罗铢-安南盾-官票兑换表”:“只需按模铸造,数据房每月派算学吏核验,”他敲了敲模盒上的“数据锚”徽记,“届时三国商民可凭数据互认,无需再验成色。”

殿外传来端午龙舟的鼓声,嘉庆帝走到丹陛前,望着广场上排列的“货币数据演示台”:暹罗铢、安南盾与官票在算筹架上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代表黄金储备的金粉正从中央漏斗均匀洒落。“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华,曾说‘数字是上帝的语言’,”他转身时冕旒轻晃,“朕说,数字是天下的公器——”抬手示意陈杰展开《亚洲数据本位公约》,“今日签约,便是让银钱成为会说话的数据,让各国商民,在算筹的刻度里,寻到公平的秤星。”

帕雅·素里雅与阮文瑞同时跪下,手中玉册与金册在数据塔下泛着微光。当他们在公约上按下指印时,恰好落在“数据房核验权”与“黄金储备共享”的条款之间——这意味着从今往后,两国的钱袋,将与大清的数据房,系在同一根算筹上。

是夜,端午的月亮爬上紫禁城角楼,数据房的灯笼在东华门内连成光链,宛如一串会发光的货币符号。嘉庆帝望着案头新绘的《东亚数据货币网络示意图》,见暹罗、安南的货币符号已接入“大清数据锚”,而更远的吕宋、爪哇方向,正有微弱的光点闪烁——那是数据房探知的潜在同盟者。

“传旨,”他提笔在公约副本上批注,“广州港设‘货币数据交易所’,三国铸币须刻数据房核验纹,”目光扫过“含银量百分之八十三”的暹罗铢标准,“若半年内成色稳定,朕便允诺‘黄金兑换比例提高百分之五’——”忽然轻笑,“让那些在银价里翻云覆雨的西洋商人瞧瞧,我亚洲的银钱,该按东方的算筹来数。”

窗外飘来粽香,嘉庆帝摸着案头新铸的“数据锚”样币,币面算筹纹路与《皇舆全览图·数据版》的经纬线暗合。他知道,当暹罗的商船载着刻有算筹纹的银币返航,当安南的百姓开始用数据房的公式计算钱值,这个以数字为锚的货币同盟,终将在亚洲的海域与陆地,织就一张比朝贡体系更坚实的经济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每一根经纬,都是用永不褪色的算筹,在历史的绢帛上,细细丈量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