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公案 第51到60(1 / 2)

第五十一则金鲤

话说扬州城东门有个读书人,姓刘名真,字天然,自幼聪慧,喜爱诵读诗书,尚未娶妻,一心埋头苦读,甘于清贫生活。宋仁宗皇佑三年开科取士,他备好行李前往东京应试,无奈盘缠短缺,途中耽搁许久,即将抵达京都时,科场考试已经结束。刘真叹息道:“我命途如此坎坷,连应试的机会都错过。”便收拾剩余盘缠,租赁开元寺的僧房继续研习学业。

光阴飞逝,转眼到了上元佳节,京中处处张灯结彩。当时离城三十里处有个通漕运的地方,名叫碧油潭,潭水深达万丈,有一条修炼千年的金丝鲤鱼成了精怪,往常也曾变成女子迷惑过往客商。那日夜晚,它现形出潭,听闻城里正在放灯,便吐出一颗宝珠,化作一个十七八岁的丫鬟,手持灯笼,缓缓走入城中,路人见了无不心生倾慕。将近五更时,眼看残灯仍未收尽,这妖媚担心显露原形,便躲进金丞相后花园的大池中隐藏起来。

元宵过后,妖鱼不想回潭,恰巧遇到金丞相的女儿金线小姐带着侍女来花园赏花。小姐看见东架瓦盆上一丛红白相间的牡丹十分可爱,便让侍女折下观赏,随后倚着池阁栏杆饮酒。忽然看见池中有一条金鲤鱼,扬着胡须、鼓着鱼口在水面游动,小姐见状,将饮剩的半杯酒倒入池中,被妖鱼一口吞下。小姐笑着看了许久,才返回闺房。妖鱼得知小姐喜爱牡丹,便每夜吐气滋养,让牡丹颜色愈发鲜艳,引得小姐每日都来折花赏玩。

春光将尽,初夏来临。刘秀才在僧舍居住已久,行囊日渐空乏,知己朋友也各自返乡。他思来想去别无他法,便写下几幅草字,前往城中官宦家售卖。一日来到金丞相府前,恰逢丞相探访乡友回府,看见刘秀才手中的字幅,便命人取来观看,连声称赞,于是将他带入府中,询问其籍贯来历。丞相见他才华不凡,便将他留在西馆教子弟读书,还命家人去寺中搬取行李,安置在一处靠近后花园东轩的地方。刘真得丞相提携,衣食无忧,便更加潜心攻读史书,府中往来的文书笔墨,都由他动笔回复,丞相对他十分器重。

一日傍晚,刘真偶然走进花园,正遇上小姐带着两三个侍女在花架下玩花。刘真见了惊叹道:“早闻丞相有女,容貌秀丽,果然名不虚传。日后小生若能金榜题名,能娶得此等佳人为妻,也就心满意足了。”说罢,担心被人察觉,便径直回到轩下,吟诵了几首杜甫的诗来表达心志。常言说得好,欲心一动,邪念便会入侵。妖鱼正想迷惑一个好男子,却苦无机会,当夜探知刘真尚未就寝,便化作小姐的模样,来到他读书的馆舍敲门。刘真开门一看,正是日间所见的小姐,顿时惊愕不已。妖媚说道:“秀才不要惊慌,妾身见爹娘已经安睡,听闻君声音清亮,特来请教。”刘真这才放下心来,与她对坐榻上,谈论许久后便解衣休息。

天色将明时,妖鱼先起身说道:“今夜早些来陪你。”说罢便离去。从此她每日夜里前来,与刘真情意甚密。一日,妖媚备好酒食与刘真共饮,说道:“君住在此处虽好,但久后若被侍女察觉,报知父母,我们两人都会丢脸。不如我收拾闺中财物,与君逃回你家,结为长久夫妇。”刘真道:“若丞相派人追查,我们如何逃脱罪责?”妖媚道:“我母亲最疼爱我,况且你我都未议婚,纵使追查也无妨。”刘真依了她的话,过了一夜,约定十四日夜在河下备好船只,小姐收拾好零碎银两,与刘真一同返回扬州。丞相得知刘真离去,也没有追究。

自妖鱼离去后,那朵牡丹花随即枯死,金小姐朝夕思念,竟染病在身,纵使请来良医也无法调理。母亲担忧地询问病因,小姐才说是为了牡丹。母亲告知丞相,丞相道:“此花只有扬州才有。”便差遣家人带着金银珠宝前往扬州,不论官宦民家,不惜重金购买。家人领命来到扬州,四处寻访这种牡丹花,发现只有东门刘秀才家种植了几丛。家人到刘秀才家时,恰逢刘真外出,只见帘子下站着一个女子,问道:“是何人?”金家家人疑惑道:“这声音好似我家小姐。”走近一看,果然是小姐。恰巧刘真回来,家人也认出了他,双方都痴呆半晌,不知如何是好。刘真问家人来意,家人告知是因小姐思念牡丹致病,特来购买。刘真笑道:“小姐随我来此将近半年,哪里还有另一个小姐?”

家人困惑不解,连夜返回东京禀报丞相。丞相不信,派公吏到扬州接回小姐。小姐竟没有推辞,与刘真一同随家人返回东京,入府拜见丞相。丞相看着眼前的小姐,惊疑不定,这时夫人出来说道:“小姐在房中尚未起身,为何这里又有一个?”丞相问刘真缘由,刘真毫不隐瞒,将昔日在东轩相会的经过一一告知。丞相道:“你必定是被妖物迷惑了。”

丞相随即乘轿入开封府拜见包公,说明此事。包公命张龙将两位小姐及刘真一同拘来,在公厅下仔细察看,果然一模一样。于是命人取来轩辕所铸的照魔镜辨别真伪,左右将镜悬挂堂上,顷刻间妖鱼吐出黑气,遮天蔽日,只听一声巨响,黑气四散,再看堂下,两位小姐都不见了踪影。丞相与包公都惊愕不已,满堂人无不震惊失色。包公道:“丞相暂且先回,容我过几日必定查明下落。”丞相称谢离去。包公让刘真在外等候,张挂榜文:“有知晓妖精及小姐下落者,赏钱五千贯。”

次日清早,包公前往城隍庙焚烧牒章祷告。城隍即刻派遣阴兵四处搜查是何妖怪。片刻后阴兵回报:“是碧油潭千年金鲤鱼作怪。”城隍便备文通知五湖四海的龙君,务必捉拿妖鱼归案。龙君得知后,派遣水族神兵沿江湖捕捉妖鱼,却都被妖鱼击败。龙君上奏天帝,天帝派遣天兵捉拿,那妖鱼却逃遍八荒,难以捕获。无奈之下,包大尹日夜在城隍司催促,城隍只得再次通知龙君,龙君下令封闭四角海门搜捕,妖鱼被追逼得走投无路,逃入南海。

当时京都有个郑某,平素乐善好施,家中挂着一幅淡墨素妆的观世音像,每日虔诚敬奉。忽然一夜,他梦见一位素妆妇人对他说:“你明日到河岸边,引我去见包大尹,定能获得一场富贵。”郑某醒来,次日一早到河边查看,果然看见一位中年妇人,手执竹篮,篮中放着一条小小金色鲤鱼,立在杨柳树下。妇人见郑某来到,便说:“昨日碧油潭金鲤鱼被四海龙君追逼无路,逃入南海藏在琼蕊莲花下,如今被我哄入篮中罩住无法逃脱。前日包大尹张榜悬赏知晓妖鱼下落之人,你可引我前去。待他判明此案,赏钱到手后,尽数赠予你。”郑某大喜,连忙引妇人来到府衙,恰逢包公与金丞相正在厅上议论此事。公吏禀报后,包公唤二人进厅询问缘由,郑某将妇人所言告知。包公道:“定是此怪无疑。”随即令妇人当堂放下鱼篮查问。那妖鱼被佛力降服,在篮中一一供出迷惑刘真、摄走小姐藏于碧油潭山侧岩穴中的情由。包公欲将妖鱼取出烹杀,妇人道:“此鱼乃千年灵气所化,纵使烹杀也无法致死,老妇带去自有处置。”包公应允,命库吏赏钱五千贯给妇人。妇人出门后将赏钱交给郑某道:“这是回报你奉我二年的诚心,务必将此事传告世人。”说罢便不见了踪影。郑某这才醒悟,原来她是家中所奉的观音大士。他将钱带回家,请能工巧匠绘制水墨观音像,观音手提竹篮的形象从此流传开来,京都人纷纷效仿绘制,这便是如今所说的“鱼篮观音”。

包公差人到岩穴中寻得金小姐带到衙署时,她已气绝身亡,只是心头略有微温,请来医官诊治,都说需用有缘生人的气息引导才能苏醒。包公猛然醒悟,对丞相道:“小姐莫非与刘秀才有缘?老夫今日就做个媒人,成就这段姻缘。”于是唤过刘真,让他用气息唤醒小姐。小姐果然苏醒过来,左右看见的人都道此事绝非偶然。包公也十分欢喜,命人送二人回丞相府。当晚,刘真与小姐成亲。次年,刘真科举登第,在京数年,官至中书,生下两个儿子都入朝为官。

第五十二则玉面猫

话说清河县有个秀才叫施俊,娶了何氏赛花为妻,何氏容貌秀丽,针线活十分精通。一天,施俊听闻东京开科取士,便辞别妻子前往应试。他与家童小二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走了数日,来到一座山前。天色将晚时,他们遇到一家客店便进去投宿。

这座山盘旋六百余里,后面连接着西京地界,山林幽深,崖石高耸,人迹罕至,常常有精怪出没。有五只从西天来的老鼠成了精,它们神通广大,能随意变化,行踪不定。它们有时变成老人,骗取客商财物;有时变成女子,迷惑年轻子弟;有时变成男子,诱惑富家美女。

这些妖怪按大小排行命名,有鼠一、鼠二等称呼,它们聚集在瞰海岩下的洞穴里。那天,鼠五等妖怪正想找人迷惑,便化作店主人,在山前迎接过客。恰巧遇到容貌清秀的施俊,便问他的籍贯和来历,施俊如实告知要去东京赶考。妖怪暗自高兴。

当晚,妖怪准备酒菜款待施俊,与他对席而饮,酒桌上谈论古今之事,妖怪对答如流。施俊十分惊讶,心想:这只是个开店的,怎么如此博学?于是问道:“您也通晓学问吗?”妖怪笑道:“不瞒秀才说,三四年前我曾去应试,只是时运不济,没考上,所以弃了诗书开了这家小店,在本地度日。”

施俊与他一同饮酒到深夜,妖怪心生一计,往酒中呵了一口毒气,递给施俊饮用。施俊一喝下这酒,立刻感到昏沉憋闷,倒在座位上。小二连忙扶起他,扶进客房休息,施俊腹中疼痛难忍。小二慌张不已,这里又找不到医生,一直挨到天亮,才发现昨夜的店主人不知去了哪里。小二勉强扶着主人又走了几里路,找到一家客店住下,才知道主人中了妖毒。

再说那妖怪径直脱身,变成施俊的模样,回到了施俊家。何氏正在房中梳妆,听到丈夫回家,连忙出来看,见“施俊”笑容可掬。她问道:“才离家二十多天,怎么就回来了?”妖怪答道:“快到东京时,遇到赴试的秀才说科场已经结束,士子都散了,我听了这话,就没进城,转身回来了。”何氏问:“小二怎么没一起回来?”妖怪说:“小二不会走路,我把行李寄托给朋友带回,让他跟在后面。”何氏信以为真,便准备早饭给妖怪吃。亲戚朋友来往,都以为这就是真的施俊。

从此,妖怪与何氏一同生活,却不知真丈夫在客店中受苦。又过了半个月,施俊在客店中求得董真人的丹药,调汤喝下后,果然恢复了健康。等他准备去东京时,听说科场已经结束,便与小二一起回家,慢慢走了二十多天才到家门口。

小二先走进门,正好看见何氏与妖怪在厅后饮酒。何氏听见小二回来,起身出来问道:“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小二说:“别说回来迟了,差点连主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何氏问:“哪个主人?”小二说:“和我一起去京城的,还能是哪个主人?”何氏笑道:“你在路上偷懒不走,主人已经先回来二十多天了。”小二惊道:“说什么呢,主人和我白天同行,晚上同住,寸步不离,怎么会说他先回来?”

何氏听了,疑惑不定。这时施俊走进门来,见到何氏,两人相抱而哭。那妖怪听到哭声,走出厅前,喝道:“是谁敢调戏我的妻子?”施俊大怒,上前与妖怪打斗,却被妖怪赶了出去。邻里们听说了这件事,无不吃惊。

施俊无可奈何,只得去拜见岳父,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岳父十分担忧,让他写状子告到王丞相那里。王丞相看了状子,觉得此事十分奇异,立刻派公牌去捉拿妖怪和何氏来审问。王丞相一看,果然有两个施俊,左右的人都说除非包大尹能查明此事,可惜他在边庭还没回来。

王丞相把何氏叫到近前仔细审问,何氏一五一十地说了前面的情况。丞相道:“你可知道真丈夫身上有什么特征可以作证吗?”何氏说:“我丈夫右臂有黑痣,可以查验。”王丞相先把假施俊叫到近前,让他脱去上身衣服,查验右臂,发现没有黑痣。丞相看了心想:这个是妖怪。

再叫真施俊来查验,果然右臂有黑痣。丞相便让真施俊跪在左边,假施俊跪在右边,让公牌取来长枷,吩咐道:“你们查验,一人右臂有黑痣的是真施俊,没有的是妖怪,就用长枷监禁起来。”等公牌上前查验时,却发现两人右臂都有黑痣,无法分辨真假。王丞相惊道:“真是作怪,刚才还只有一个有,现在都有了。”只好先把两人都收监,第二天再审。

妖怪在狱中不服,取出难香呵气,瞰海岩下的四个鼠精商议后便来救它。它们化作王丞相的模样,第二天清早坐在公堂,提出施俊等人到阶下审问,把真施俊重重责打了一顿。施俊含冤受屈,叫屈连天。

忽然,真的王丞相进入公堂,看见上面已经坐着一个“自己”,十分惊讶,立刻让公人去捉假的;假的也发作起来,让公吏去捉真的。一时间乱作一团,公人也分不清真假,谁敢动手?

当下两个王丞相在公堂争辩,看的人都惊呆了。有个见识明敏的老吏上前禀道:“两位丞相不知真假,辩论几天也是徒劳,除非去朝见仁宗皇帝。”仁宗于是下旨宣两位丞相入朝。等两位丞相朝见时,妖怪施展神通,喷出一口气,仁宗眼睛昏花,无法看清,传旨命人将二人监入通天牢里,等到今夜北斗星出现时,定要审出真假。

原来仁宗是赤脚大仙降世,每到半夜,在天宫也能被看见,所以才这样说。真假两位丞相被收监后,妖怪担心被识破,又取出难香呵气,瞰海岩下的三个鼠精听到后,商量着第三个来救。第三只鼠精神通也很厉害,化作仁宗的面貌,不到五更,就占坐了朝元殿,大会百官,勘问此事。

真仁宗黎明出殿,文武官员见有两个天子,个个大惊失色,于是会同众官入内见国母奏明此事。国母大惊,便取过玉印,随百官出殿审视。国母说:“众官不要慌,真天子左掌有‘山河’纹,右掌有‘社稷’纹,看看哪个没有,就是假的。”众官查验后,果然只有真仁宗有这些纹路。国母传旨,将假的监于通天牢中审问去了。

话说那假仁宗惊慌之下,又呵起难香,鼠一、鼠二得知后烦恼不已,商量道:“鼠五真是不知轻重,惹出这等天大的官司,事情牵涉朝廷,怎么脱逃?”鼠二道:“只能前去救他们回来。”鼠二施展神通,变成假国母升殿,想要把牢里的一干人等放了。这时宫中真国母传旨,命令监禁者不得放跑妖怪。文武百官见有两位国母下旨,一个要放,一个要监禁,正不知哪个是真国母。仁宗因此心绪不宁,忧思数日,寝食难安。众臣上奏道:“陛下可派使者前往边庭宣包公回朝,才能查明此事。”天子应允,亲书诏旨,派使臣前往边庭宣读。包公接旨后回朝,拜见圣上。退朝后回到开封府衙,唤来二十四名执法严明的差役,取出三十六般刑具,摆到堂下,从狱中提出一干罪犯审问,果然有两位王丞相、两个施秀才,还有一个假国母、一个假仁宗。包公笑道:“其中丞相和施俊还没审出哪个是真假,国母与圣上肯定有一个是假的。”暂且先将他们监禁,明日发文书告知城隍,然后再审判。

四只鼠精被关在同一牢房,面面相觑,暗中相约道:“包公说要牒告城隍,必定会证出我们的本相。虽然暂时动不了我们,但这事已触怒上天,岂能长久躲藏?快请鼠一来商议。”众妖于是呵起难香,此时鼠一正来开封打探消息,听闻包丞相在勘问,笑道:“待我变成假包公,看你如何判案。”随即显神通化作假包公,坐在府堂上判事。恰巧真包公发牒文告知城隍后回衙,忽然有人禀报堂上已有一位包公在座,包公道:“这孽畜如此大胆欺瞒!”径直入堂,命令公牌拿下,那妖怪走下堂来,混在人群中,众公牌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真的,怎敢动手?堂下包公怒从心起,暗自思忖,吩咐公牌:“你们众人严守衙门,不得走漏消息,等我出堂再听候吩咐。”公牌领命。包公退入后堂,假包公还在堂上理事,只是公牌心生疑惑,不再听从他的差遣。

且说包公入内见李氏夫人道:“这妖怪作祟难以辨明,我应当向天帝诉说,除掉这恶怪。你把我的身体用被子紧紧盖在床上,不要移动,多则两天两夜我就回来。”于是取来在边庭所涂的孔雀血嚼了几口,躺到床上魂赴阴曹,直抵天门。

天使引包公拜见玉帝,奏明此事。玉帝闻奏,命检察司曹查究是何方妖孽为祸。司曹奏道:“是西方雷音寺的五只鼠精逃到人间作乱。”玉帝闻奏,欲召天兵收伏。司曹又奏:“天兵无法收伏,若逼迫太急,这些妖怪必定逃入海中,为害更甚。除非雷音寺世尊殿前宝盖笼中的玉面猫能降伏它们,若能求得此猫,可灭此怪,胜过十万天兵。”玉帝即刻派天使前往雷音寺求取玉面猫。天使领玉牒来到西方雷音寺,拜见世尊,奉上玉牒。世尊开读,与众佛徒商议。有广大师进言:“世尊殿上离不开这只猫,经卷甚多,恐怕会被老鼠损耗,若借猫去,恐怕耽误大事。”世尊道:“玉帝旨意怎敢不从?”大师道:“可将金睛狮子借去。玉帝若追问,就说要留猫护经,玉帝也不会怪罪。”

世尊依言,将金睛狮子交予天使,回去回奏玉帝。司曹见了奏道:“文曲星为解东京大难而来,这兽不是玉面猫,白费力气,望圣上垂怜,取真的给他去。”玉帝又派天使同包公前往雷音寺,拜见世尊参拜恳求。世尊不允,有大乘罗汉进言:“文曲星也是为民生计,千辛万苦到此,世尊应以救生为重,当借猫去。”世尊依言,令童子从宝盖笼中取出灵猫,诵偈一遍,那猫便伏身变小,交包公藏于袖中,又教他捉鼠之法。包公拜辞世尊,同天使回见玉帝,奏知借得玉猫。玉帝大悦,命太乙天尊取杨柳水给包公饮下,他身上的毒即刻化解。

等天使送出天门,包公在阴床上醒来,已经过去五天了。李夫人甚喜,立刻取汤来给他饮下,包公对夫人说,到西天世尊处借得除怪之物,让她不要泄露机密。夫人问:“如今怎么处置?”包公密道:“你明日入宫见国母,说定某日在南郊筑起高台,方能断案。”夫人依命。次日乘轿入宫见国母奏知,国母依奏。随即宣狄枢密吩咐在南郊筑台,不得有误。狄青领旨,带领本部军兵到南郊筑好高台。包公在府衙里吩咐二十四名精壮差役,择定日期前往台上审问。此事轰动东京城军民,谁不来观看。

当日,真仁宗、假仁宗、真国母、假国母与两位丞相、两位施俊,都立在台下,文武官排列两旁,唯独真包公在台上坐,那假包公还在台下争辩。将近午时,包公从袖中先取出世尊的经偈念了一遍,那玉面猫伸出一只脚,尽显猛虎之威,眼内射出两道金光,飞身下台,先将第三鼠咬倒,正是假仁宗。鼠二现形想逃,神猫伸出左脚抓住它,又伸出右脚抓住了鼠一,张口一连咬倒,台下军民见了齐声呐喊。那假丞相、假施俊变身逃向云霄,神猫飞上,咬下一个是第五鼠,唯独走了第四鼠,玉面猫不舍,一直随金光追去。台下文武百官见除去了妖怪,无不喝彩。

包公下台,见四只大鼠,约有一丈长,被咬伤处都流出白膏。包公奏道:“这是吸人精血所成,可令各军卫宰杀烹食,能助筋力。”仁宗允奏,敕令军卒拾去。随后起驾入宫,文武百官朝贺。仁宗大悦,宣包公上殿当面慰劳,设宴款待文武官员,命史臣简略记载此事。包公饮罢,退回府衙,发放施俊带何氏回家,终得团圆。后来,何氏只因与妖怪有过接触,受其恶毒影响更深,腹痛不止。施俊取来之前得到的董真人丸药让她饮下,何氏吐出毒气后才痊愈。后来施俊考中进士,官至吏部,生二子也都功名成就。

第五十三则移椅倚桐同玩月

话说河南许州管辖的临颍县,有个叫查彝的人,是个文雅的读书人。他年少时就入了县学,娶了近村的尹贞娘为妻。花烛之夜,查生正要解衣就寝,尹贞娘却阻止他说:“我想郎君自小攻读儒家经典,应当发奋励志,扬名显亲,不是寻常俗子可比。今日新婚之夜,怎能不说话就睡下呢?我现在冒昧出个粗俗的上联,郎君若能随口对出下联,我就与君同眠;若才思不及,郎君就该再去学堂读书,今夜恐怕要违背你的心愿了。”查生便让她出题。贞娘于是出了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查生思索了半天,没能对出,不觉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于是告辞妻子,拿着灯径直前往学宫。

当时学中的朋友们见查生深夜前来,都上前问道:“兄今夜洞房花烛,正应陪伴新人,及时欢会行乐,为何独自抛弃新人到这里来?敢问是什么缘故?”查生因朋友们询问,就把妻子出上联的事告诉了他们,大家都没答上来就退开了。其中有个叫郑正的人,平生为人极为诙谐戏谑,听到查生所说的话,随即连夜偷偷回家,径直来到查生房中与贞娘休息。

原来贞娘自悔偶然出这戏言联句,实在不是有心为难丈夫,没想到丈夫含羞离去,心中懊悔不已。等见到郑正进入房中,贞娘自认为是查生回家来睡,哪知道是假的,于是问道:“郎君刚才不能对答离去,如今为何又回来,莫非是想到佳句了?”郑正沉默不答。贞娘心想是丈夫在生气,也不再问。郑正便与贞娘有了亲密接触,没到天亮就离开了。

等到天明,查生回家,向贞娘施礼道:“昨夜承蒙你出佳句,小生学问荒疏,不能对答,心中很是羞愧,有失奉陪。”贞娘道:“郎君昨夜已经回来了,为何说这话骗我?”再三追问原因,查生以实相告说自己并未回来。贞娘细想查生的话,已知自己被他人侵犯,于是对查生说:“郎君若确实没回来,愿郎君前程万里,从今后可奋志攻书,不必顾恋我了。”说完就进入房中上吊自尽。过了一会儿,查生知道了,立即和父母前往,却救不回来了。查生悲痛不已,不知其中缘故,昏死在地。父母急忙抢救才苏醒,只得备棺安葬了贞娘。

不觉时光飞逝,又是庆历三年八月中秋节,包公巡察到临颍县,直接进入公厅坐下。公厅庭前旁边有一棵桐树,树下阴凉可爱,包公让左右把虎皮交椅移到桐树之下,赏玩月色消遣,偶然吟出上联:“移椅倚桐同玩月。”他寻思着要凑出下联,半晌也没能对出,于是枕着椅子睡去。似睡非睡之间,朦胧中看见一个女子,年约十六岁,美貌超群,昂首近前下跪道:“大人的诗句不用寻思,为何不对‘点灯登阁各攻书’?”包公见对得十分工整,就问道:“你这女子居住何处?可通姓名。”女子答道:“大人若要知道我的来历,除非本县学内的秀才才知道详情。”说完,化作一阵清风离去。

包公醒来后,辗转寻思此事十分奇怪。次日发出告示,吩咐左右召集临颍县学的秀才,来衙院赴考。包公出了《论语》中的题目,是“敬鬼神而远之”一句,让诸生作文,又把“移椅倚桐同玩月”这句诗放在题尾。其中秀才查彝,因见诗句偶然与妻子贞娘先前所说的话相合,于是就写下下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诸生作文完毕,包公下令让他们出外等候。包公正看卷时,偶然见查彝的诗句符合梦中的情景,就唤来查彝问道:“我看你的文章也只是寻常,但对的诗句大有可取之处,我料想这诗句必定是请他人代作,不是你自己能作的。我现在识破了,你可从实说来,不得隐瞒。”查彝闻言,将事情一一禀告。

包公又问道:“我想你夜晚前往学中之时,学中必定有平日极善诙谐戏谑的人,知道你不回,所以假冒你的身份,与你妻子有了不当接触,污了她的身体,你妻子含羞以致身亡。你可逐一说来,我当替你伸冤。”查彝禀道:“生员学中只有姓郑名正的人,平生极好诙谐戏谑。”

包公听罢,立即命令公差传唤郑正到公堂审讯。郑正起初抵死不认,后来受了重刑,只得招供:“贞娘出诗句,查彝不能对答,含羞到学中与诸友谈及此事,我不该起了不好的心思,假冒他的身份与贞娘有了不当行为,以致贞娘死亡,甘愿认罪,招认属实。”包公取了供词,即将郑正按因奸致死一命的罪名,押赴法场处决。士人们对此判决都表示信服。

第五十四则龙骑龙背试梅花

话说顺天任县有徐卿、郑贤二人,同窗读书数载。徐卿的妻子只生了一个女儿,名叫淑云;郑贤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国材。后来两人都科举高中,在朝中担任议职,于是便有了结为亲家的想法。由于没有媒人从中说合,他们就以互换衣襟作为约定,发誓绝不更改。

时光飞逝,人事变迁。国材长到十八岁时,聪明俊慧,博览群书。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先后去世,没过几年,家中资财也消耗殆尽。徐卿见他家境贫寒,就想把女儿嫁给别人家,国材也不敢开口提婚约的事,情愿写下解除婚约的文书。淑云性格乖巧,向来熟悉文墨,听说父母违背约定,不肯将自己许配给郑郎,便在香闺中忧愁烦闷,日渐消瘦。

又过了一年,宗师主持考试,国材有幸考中秀才,在儒学西斋设馆教书。淑云听说国材进了学,悄悄派侍女雪梅带着十两白银和一双金钗,秘密送给郑国材。雪梅径直来到国材家,询问郑公子在哪里,国材的堂叔郑仁说:“你要找他,就去儒学西斋吧。”雪梅赶到儒学西斋,果然见到了国材。雪梅说:“官人万福,淑云小姐向你问好,备了些礼物来为你庆贺。”国材见状,收下了礼物,对雪梅说:“承蒙小姐错爱,如今赐我厚礼,我怎么担当得起?只是小生已经写了休书,不敢再抱期望。以后不要再来了,恐怕被人知道,会给小姐带来羞辱。”嘱咐完,就送雪梅出了学门。

雪梅回家后,把郑官人的话详细告诉了淑云。淑云说:“忠臣不侍奉二主,烈女岂能改嫁他人。纵使老爷要我改嫁,我也只有一死而已。”第二天,她让雪梅再去儒学告诉郑相公,让他二更时分到后园来,要把金银赠给他,让他娶小姐回家,国材答应了。

没想到隔墙的学吏庞龙偷听了他们的约定,心中生出一计。到了夜里,恰逢国材和同窗好友饮酒后醉睡,庞龙潜入园内,摇了摇槐树,雪梅便喊了一声:“郑官人来了!”她手中携着一封白银、几副金钗和一纸情书走了出来,低头细看,发现不是郑官人,便回身想回去。庞龙随即拔出利刀,将雪梅杀死,推入园池,取走金银后离开了。淑云等到天明,不见雪梅回来,心中起了疑心。此时国材醒来,天已破晓,他记起昨日的约定,如今误了大事,心中闷闷不乐。

第二天,徐卿不见雪梅,让家人四处寻找,寻到花园中,只见池边有血迹,便唤众人在池内打捞,发现是雪梅被人杀死了。池边还遗留下一个纸包,徐卿让人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封情书,大致内容是:“妻淑云顿首:父亲虽然违背约定,但我的志向坚定。夫君如今考中秀才,怎会做负心人?特备白银百两,首饰两副,希望作为完婚的费用,早日共结连理,永谐琴瑟之好。本想与你见一面,无奈家法森严,不能如愿。派雪梅转达,希望你留意。”

徐卿看了大怒,于是向县衙告状。知县薛堂立即下令快手捉拿郑国材到公堂审问,郑国材不承认此事。徐卿拿出淑云的书信对质,国材见是小姐的亲笔,哑口无言。薛堂将国材拷打一番,收监等候判决。当晚,徐卿私下送了百两黄金给薛堂,贿赂他处死国材。薛堂收了金子,也不管国材招供与否,只管命令左右给国材钉上长枷,判了死罪,写了一道文书解送到顺天府。

当时顺天府尹正是包公。国材将前面的情况逐一告诉了包公,包公令张千将国材收监等候判决。国材自入狱中,手不释卷,禁中人等无不欣羡,懂礼法的人更是对他另加钦敬。恰逢包公提审监犯,听到国材读书声不绝,心中暗想:这小子决不是谋财害命的人,日后必有大用。

当晚,包公祝告天地后睡去,梦见墙上有一首诗:“雪压梅花映粉墙,龙骑龙背试梅花;世人若识其中趣,池内冤伸脱木材。”包公醒来,忖度了半晌,才领悟其中的意思。

次日升堂,包公拘唤庞龙到府中究问。庞龙到公堂诉说道:“小的是学吏,并无受贿,老爷派人来拘我,我有什么罪过?”包公道:“你这死囚好大胆!悄悄潜入徐园,杀死雪梅,得了若干金银,还敢强辩?”喝令李万将他捆起来打,钉上长枷。庞龙大惊失色,心想:这桩密事包公怎么会知道?真是神人!只得如实招供。

包公问道:“你夺去金首饰二副,白银一百两,如今还剩多少?”庞龙说:“银子都花光了,只有首饰没动。”于是包公差张千押庞龙回去取首饰,又打了庞龙一百棍,将他囚入狱中。接着,包公让人唤徐卿、淑云到公堂,喝道:“你这老贼重富轻贫,违背先前的盟誓,是什么道理?”令张千唤出郑国材到公堂,打开长枷,给他衣帽穿上。又唤门子提起香案花烛,让淑云就在公堂上与国材拜堂结为夫妇,从库中取银二十两给国材安家。将金首饰还给徐卿回家,追庞龙的家产变卖成银偿还给淑云夫妇,把徐卿赶出公堂。

那夫妇二人叩头拜谢包公后离去。包公令公牌取出庞龙,押往法场斩首示众,并申奏朝廷,将薛知县发配三千里。后来,郑国材连续科举中第,前途光明。

第五十五则夺伞破伞

话说有个百姓叫罗进贤,二月十二日天下大雨,他撑着一把伞出门访友,走到后巷亭时,有个后生请求一起躲雨。罗进贤不肯说:“下这么大雨,你自己不备伞,我这一把伞怎么能遮两个人!”这个后生是城内的光棍邱一所,能言善辩,最会骗人。他谎称:“我本来也有伞,刚才被朋友借走了,让我在这儿等他,我现在急着回家,所以才求你帮忙,你怎么这么没有容人之量。”罗进贤听他这么说,就答应和他共撑一把伞。走到南街尾分路时,邱一所夺过伞说:“你从那边走吧!”罗进贤说:“把伞还给我。”邱一所笑着说:“明天还你,告辞了。”罗进贤追上去骂道:“你这个光棍!我当初本来就不想和你共撑,现在你却要冒认我的伞,这是什么道理?”罗进贤忍不住,拉着他扭打到包公的衙门。

包公问道:“你们二人的伞有记号吗?”两人都说:“伞是小物件,哪有什么记号。”包公又问:“有证人吗?”罗进贤说:“他在后巷和我共撑伞时,没有证人。”邱一所道:“他和我共撑伞时有两个人看见,只是不知道姓名。”包公又问:“这把伞值多少钱?”罗进贤说:“新伞值五分银子。”包公怒道:“五分银子的东西也来打搅衙门。”命令左右把伞扯破,每人分一半,然后把二人赶了出去。接着包公秘密嘱咐门子:“你去看看这二人说些什么话,如实来报。”

门子回来回复说:“一个人骂老爷糊涂不明;另一个人说,你没天理抢我的伞,今天也会着恼。”于是包公命皂隶把二人抓回来问道:“谁骂我了?”门子指着罗进贤说:“是这个人骂的。”包公说:“骂本地的地方官,该当何罪?”下令打二十板子。罗进贤说:“小人并没有骂,真是冤枉。”邱一所坚持说:“明明是他骂的,到这儿就想赖掉,他白占我的伞是真的。”

包公说:“不说起争伞的事,差点就误打了这个人,分明是邱一所白占他的伞,我判得不明白,伞又被扯破,所以他愤愤不平,怒骂我。”邱一所道:“他贪心不足,见伞没判给他,所以才轻易骂官,哪里的伞是他的?”包公说:“你这个光棍,怎么敢起贪心?现在还坚持说他骂官,想陷人于罪。因此我故意扯破这把伞来试探你二人的真伪,不然的话,哪里有工夫去拘传证人来审这种小事。”于是将邱一所打了十板,还让他赔了一钱银子给罗进贤。

恰好之前在后巷看见邱一所骗伞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粮户孙符,他见包公审出了实情,不禁拍手道:“这真是活着的城隍啊,不需要证人。”包公拘问他说的是什么事,孙符就说了邱一所借伞的经过,还说:“后来老爷断得明白,所以小人不觉叹服。”包公也更加知道自己断案没有冤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