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完成了大概90%的舾装工作,如果不是在等待舰载雷达,恐怕早就已经进入试航阶段了!”
“放心,我已经向布劳恩教授的团队追加了预算,相信要不了多久,真正的舰载雷达就要出现了。”
回到申浦后,面对在造船厂等候已久的钟其霖,楚清十分高兴地向他告知了雷达实验成功的消息,而后者也欣慰地转身面向正在码头边舾装的钢铁巨兽,两人的胸中都涌起了万丈豪情。
林立的吊机下,这艘身长达到255米的巨兽已经装配好了武器,修长的舰体上只有零星的几处还在施工,史无前例的三连装410毫米炮塔外观呈六边形,两前一后呈背负式布置。
高大粗壮的三角桅杆上托火控观测室,而顶部却有一个空荡的平台似乎缺了什么东西,周围阶梯分布的上层建筑附近插满了20或40毫米口径的防空火炮,两根巨大烟囱之间是两条水上飞机弹射轨道,这艘
三号炮塔后方、靠近后桅杆处则是一座被抬高以扩展射界的双联装120毫米副炮塔————另外8座同等规格的副炮塔在两舷各安装四座,统共九座、单舷至多能够集中五座炮塔共10门副炮的火力————这也正是她身上众多激进设计的应该重要体现。
对于像球鼻艏、方型舰尾和雷达的应用,军械局造舰处内部对此毫无争议,而三联装的410毫米炮塔在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后也已经达到实用标准,因此也无人反对。
但对于她独树一帜的副炮规格,军械局的几位造舰专家至今都各执一词:徐仲虎和魏季渚都认为这种45倍径120毫米口径的副炮对海杀伤能力较弱,弹重太轻,根本无法胜任大型主力舰的雷击屏护任务———尤其是在获得了东樱海军的氧气鱼雷的相关资料后,以他们为代表的保守派坚持认为,想要应对未来海战中的鱼雷攻击,哪怕为减重而在数量上做减法、大型主力舰的副炮口径也不能低于140毫米!
这个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45倍径的120毫米炮即使在改良弹药之后能够达到米以上的射程,因其弹重制约,毁伤效率也完全不能和6英寸级别舰炮相比的,即使炮塔化的120炮也是一样。
而要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除去英伦人的无敌和不倦级战巡之外,还没有哪一艘大型主力舰采用过口径在5英寸(127毫米)以下的副炮,120毫米炮弹对付那些几百吨的驱逐舰或者鱼雷艇还算凑合,可见识过沧东海军那些莎士比亚级之后,就连铁血国海军都表示要建造更大吨位的“大型远洋鱼雷艇”!甚至那位跛脚皇帝还在私下给魏季渚送过一份使用150毫米舰炮的所谓“大型驱逐舰”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