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场变法触及了地主官僚的根本利益,因此遭遇了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与“庆历新政”相似,此次变法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随着旱灾的降临,一些大臣借机向神宗进献《流民图》,以旱灾为由指责王安石变法违背天意,导致 百姓流离失所。两位太后也加入了反对变法的行列,她们哭诉王安石变法将导致天下大乱。
在巨大的压力下,神宗皇帝的信念开始动摇。为了缓解朝中的紧张局势,神宗最终决定将王安石贬黜到外地,由吕惠卿等人代替他主持变法。 然而,吕惠卿的独断专行触怒了更多的朝臣,变法阻力进一步加大。神宗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召回王安石,但此时保守派已经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改革派内部也已分崩离析,变法的实施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变法的心灰意冷和家庭的变故,王安石选择了隐居世外,不再过问朝政。尽管在他离开之后变法仍在继续,但其力度和效果已大不如前。等到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后,司马光被封为宰相,他上台后迅速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大部分新举措,导致这场变法最终惨淡收场。
尽管王安石变法未能摆脱失败的结局,但其对北宋社会的积极影响却不可小觑。梁启超曾对王安石的个人品德、学术修养和政治理想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完人”。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坚持“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不畏流言蜚语,坚定改革信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