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仁宗驾崩,皇位传承至侄子赵曙,即宋英宗之后,宋朝的朝政面临了诸多挑战。英宗体弱多病,在位短暂,其子赵顼即宋神宗继位,试图振兴国运。神宗皇帝抱负远大,对外发动对西夏的战争,虽一度取得领土,但最终在永乐城之战中受挫,使他的西夏征服梦想破灭。面对如此重挫,神宗皇帝在满朝文武面前痛哭,未及四十便离世,其生平的两大事业——对外征讨 和对内变法,皆未得圆满。
“庆历新政”的失败并未改善北宋国内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反而使之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民族矛盾亦因频发的战争而加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神宗皇帝深感国家危机,于是启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王安石,自幼聪慧过人,游历四方,深知民间疾苦。他早年为官,政绩卓着,尤以兴修水利、改善交通、赈济灾民等善举闻名。他主张改革,曾向仁宗上书请求变法,但未被采纳。在母亲去世后,他以守丧为由辞官。 英宗即位后,虽多次邀请他回京,但均被他以守丧和身体为由婉拒。直到神宗即位,他才再度出仕,与神宗皇帝共同推动变法。
王安石此次变法规模宏大,力度强劲,远超之前的“庆历新政”。
王安石深知财政是国家之基,因此他率先从财政入手,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以及将兵法等。这些改革举措旨在全面改革财政、赋税、军队和科举制度,并着重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生产。通过这些努力,农民的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农田水利得到了显着发展,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北宋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