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维飞船穿越新成型的熵网,舷窗外的光丝突然泛起涟漪。林野注视着控制台藤蔓状的银线,发现它们正以蓝星古筝的频率震颤。每根银线的节点上,玻璃珠光谱折射出的七彩光斑,竟随着震动变换出不同的几何图案。
零号玩家的机械眼突然投影出三维频谱图,纳米触手在空中抓取飘散的量子音符。那些由不同文明转化的引力波旋律,此刻具象成发光的音轨:硅基帝国的代码脉冲是冷冽的电子音效,能量态生物的弦波是流动的竖琴音色,而蓝星孩童的童谣,则化作跳跃的铃铛声。
“熵网在谱曲。”零号的机械声带着罕见的波动。全息星图上,几个光点开始有规律地闪烁,像在打节拍。
硅基帝国的晶体节点亮起靛蓝脉冲,每一次闪烁都精确对应着蓝星鼓点的节奏;
能量态生物的云雾节点流淌出琥珀色光带,缠绕着非洲部落的笛声;
更远处,某个星团的光点正以正弦波的轨迹旋转,将星云拉伸成共鸣腔。
飞船的量子天线突然发出水晶般的鸣响。林野戴上神经接驳装置,意识瞬间被卷入由声波编织的空间。
他听见硅基芯片的运算声变成了钢琴的音阶,每个二进制0和1都敲出清脆的单音;
能量弦线的震颤化作小提琴的呜咽,维度折叠的应力在音符中化作颤音;
最清晰的是纽约街头孩童的笑声,被放大成宇宙尺度的铃铛声,在虚空中荡起金色涟漪。
警报声突然转为轻快的提示音。零号调出南极量子灯塔的实时画面,呼吸微微停滞:
孩子们正围着一个新装置手舞足蹈——那是用废弃卫星零件和旋转木马改造的“宇宙调音台”。
一个扎着脏辫的男孩转动旋钮,灯塔顶端的全息星图立即投射出跳动的音符;
穿红裙的女孩按下按钮,无数发光的歌词顺着熵网光丝传向深空,那些由蜡笔写成的短句歪歪扭扭,却带着惊人的生命力。
“他们在给熵网写歌词。”零号的纳米触手在空中解析数据流,绘制出量子图谱。
蓝星孩子的“星星是糖豆”与硅基文明的“秩序即韵律”在光丝上交叠;
能量态生物用弦波谱写的隐喻,被转化成会发光的象形文字;
更奇妙的是,某个熵旋节点竟自动生成了翻译矩阵,将所有文字转化为量子态的诗歌。
飞船的警报声突然变成了口哨旋律。零号的机械心脏迸发出翡翠色光芒:“熵网产生了自主和声。”
全息模型显示,光丝节点间出现了新的联结:
晶体矩阵负责编曲,每秒钟运算出百万种节奏组合;
云雾节点储存情感,将文明的喜怒哀乐转化为音色变化;
而蓝星孩子的涂鸦节点,则不断生成随机的灵感火花,打破所有预设的音乐规则。
林野的怀表残片又开始发热,银芒中浮现出玛雅文明的羽蛇神图腾。他心念一动,下令释放储存的“文化孢子”:
封装着日本尺八的竹管切片,管壁上还留着演奏者的唇纹;
印度西塔琴的琴弦,缠绕着恒河的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