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攻齐(2 / 2)

“再加上暗影在楚国内部制造分裂,挑拨内斗。”

“一年之内,必灭楚国。”

指令下达后,李奇眼中透着寒意。

这场战争。

不同寻常。

在此之前,李奇从未掌握大秦兵权时,这次战役便是他首次统率全国兵力的大规模出击。

调动了三大营。

王简、桓漪两位秦军宿将也在李奇麾下听令。

三大营的九十万大军,消灭一个陷入内乱的楚国,并非难事。”李园、楚王,你们的人头就是我的战利品。”

李奇眼神充满期待。

三大营从三面包围楚国,只等大军逼近寿春之日,李奇便会亲临寿春……

至于齐国。

李奇毫无担忧。

因为李奇早已下令李牧严密监视齐国,一旦齐国胆敢出兵援助楚国,立即发起攻击。

灭楚之战即将展开。

战鼓已响,时光飞逝。

一个月后,在李奇的调度下,大秦三大营分路出击楚国。

寒郸大营由韩国境内出兵三十万,南下攻打曲阜;函谷大营由王简统领三十万大军,出函谷关直指郧城;蓝田大营则由桓漪率领,经蜀地而出,目标若城。

三路大军呈合围之势,迅速推进。

楚国本就动荡不安,如今面临百万秦军的强势进攻,局势愈发危急。

短短三个月,秦国便攻占了楚国大半领土。

在此紧要关头,李园不得不暂停对三族的追剿,试图与他们联手抵抗秦军,却屡遭暗影组织阻挠,联合计划最终破产。

无奈之下,李园只能集中兵力守护都城寿春。

六个月的激战后,数十万秦军已兵临城下。

寿春城内形势岌岌可危,守军不足数万。

屠睢登上战车,向李奇汇报:“寿春兵力薄弱,楚国已是强弩之末,我军士气高昂,随时可以攻城。”

李奇点头道:“李园,我要活捉他。”

李奇微微点头,吐字清晰:“攻。”

“是。”

屠睢领命而退。

数百传令官疾驰而去,军令如山,瞬间传遍全军。

随之,数十万秦军齐声呐喊,战鼓震天,攻势开启。

结局自在意料之中。

楚国内斗耗尽国力,秦国大军压境,势不可挡。

楚国已无反击之力,士气尽失。

寿春沦陷。

秦军入城,展开了残酷的屠戮。

最终,李园与其子、现任楚王被押至李奇面前,由其亲手处决。

楚都陷落,但楚地反抗仍在继续。

楚王已死,李园伏诛,然而楚王族的三支血脉并未屈服。

他们在淮南另立负刍为王,以咸阳为柱国,统领剩余二十万楚军,誓与秦军对抗,并向齐国求援。

尽管如此,李奇的战略布局早已锁定胜局,秦灭楚已是铁板钉钉之事。

秦军三大营围攻淮南,历时两月,终破敌军防线,击杀咸阳,王简亲手斩杀项燕,生擒楚王负刍,楚国彻底覆灭。

值得注意的是,李奇的介入虽大幅改写了历史进程,将原需三年的灭楚之战压缩至一年,但项燕临终前仍高呼那句流传千古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寿春王宫内。”拜见武安君。”

王简、桓漪及诸将齐聚大殿,他们中的大部分曾为秦军名将。

数月前,李奇一封奏疏荐屠睢为寒郸大营上将,得到秦王批准。

今日,众人面前,不论资历深浅,皆对李奇执礼甚恭。

无论是朝廷还是军中,层级分明,不容僭越。”诸位免礼。”

李奇环视诸将,声音沉稳有力。”谢武安君。”

众将齐声致谢。”诸位将军请坐。”

李奇温和一笑,挥了挥手,“我平定诸国,王宫皆曾涉足,但楚宫之壮丽,实属罕见。

得此胜果,我大秦实为有幸。”

众人开怀大笑。”武安君所言极是,楚国文武之座,今日便归我们所有。”

听闻此言,将领们无不欢悦,各自落座于楚国文武之席。”如此,我也就不客气了。”

李奇坦然道,“王位我虽不能坐,但这阶梯尚可一用。”

他径直坐在王位旁的台阶上,目光扫向三大营诸将。

此话一出,王简与桓漪面露异色:“旁人或不敢坐此位,但将来,武安君自当登临。”

……

当日章台宫中,嬴正亲口提及此事,王简、桓漪心中自是明了。

未来,李奇将成为大秦继承者,未来的秦王。”诸位将军,战果如何?”

李奇看向王简等几位上将询问。”回禀武安君。”

王简答道,“此次灭楚,武安君把握楚国内乱良机,我军大获全胜。”

“楚国国力雄厚,堪比昔日李国,全国兵力达六七十万,若非乘其混乱之际出击,我大秦欲灭楚必损失惨重,且绝非一年能成。”

桓漪亦点头附和。”此役,武安君运筹帷幄,我大秦情报机关以特殊手段促使楚国内乱扩大,方得此大捷。”

大战之后……

\"我军共计斩杀敌军二十万以上,俘虏三十万有余,在绝对兵力优势下,损失不过数万,多为伤者。” 屠睢随即补充道。”楚国已亡。”

\"本侯亦未辜负大王所望。”

\"眼下中原大地,秦国之敌仅剩一国。”

李奇微微一笑,眼神却显锋利。”启禀武安君。”

\"说起楚国在淮南残存时,曾向齐国求救,齐王答应了,然而齐军行进途中,淮南楚军已被我军击溃,齐军因此退回。”

\"只等彻底平定楚地,全面掌控。”

\"秦灭齐,易如反掌。” 王简出声,语气中充满信心。

计算时日。

自秦灭韩以来,至今日灭楚,不过七年光景。

据史载,

秦灭六国共耗时十四年,如今李奇进入这个时代,也主导了这一时期,加速了秦统一中原的步伐。”因此,\" 李奇缓缓开口,眼中闪过一丝狂热。

大殿内所有将领都将目光聚焦于他。”听我号令,\"

\"上将军王简统领函谷大营,镇守楚地,看管楚降卒;\"

\"蓝田大营、寒郸大营即刻北上,\"

\"攻齐!\"

李奇环顾殿内众将,突然下达了一道命令。

话音刚落。

殿内将领们面露惊色。”武安君,\"

\"万万不可!\"

\"如今刚灭楚,楚地广阔,尚未稳定,若贸然攻齐,楚地残余势力必将生事,这对秦掌控楚地十分不利。” 王简立刻出言反对。”是啊,武安君。”

\"灭国之战切忌急躁,需稳妥应对。”

\"此次平定楚地,已极大损耗国力,近百万大军粮草使国库告急,若再攻齐,短时间内难以灭齐,只会加重国库负担,影响国家安定。” 桓漪接着说道。

大殿内其他将领沉默不语。

显然,他们都认同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