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代地并不属于李国疆域,而是李武灵王李雍时期兼并所得。
长久以来,因李国国策影响,代地与李地之间始终存在隔阂。
代人难以在李国朝廷获重用,常遭排斥。
例如李牧。
他在李国虽为权高位重的上将军,但在朝堂上仍屡遭针对。
他统领的大军也多为代人,并非真正的李人。
因此,李牧长期驻守偏僻的边境代地,抵御外族侵扰。
而廉颇、庞煖等人则能在富庶的李国核心地带担任将领。
李地与代地的隔阂历经多年仍未消弭,究其根源在于李国权贵乃至民间对代地的持续歧视,始终未将其视为李国核心区域。
此时。
代城外数里处,遍布营帐。
这些营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蓝田大营,另一部分是函谷大营。
秦国两位主将各辖一军,自不能混杂,以免打乱军职体系。
然而,商讨进攻代地、攻陷代城时,王简与桓漪共同谋划。
蓝田大营中军帐内。
王简、桓漪及诸多将领齐聚一堂。
然而,能入此营帐参与军机讨论的全都是统率十万兵马的主将。”我们兵临代地近一个月,屡次进攻不下十余次,却均告失败,损兵折将。”
\"这样下去绝非良策。”
王简凝视李国地图,目光锁定代城,试图寻找破局之道,却感到无计可施。
代城是攻克代地的唯一通道,欲掌控代地,必先夺取代城。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即便绕过代城,李牧的骑兵亦能迅速反击。
他早已做好部署,誓要在代城与我秦军长期对抗。
若想攻下代城,或许唯有两条路:一是以命相搏,殊死一战;二是与李牧持久对峙,凭借我秦的强大国力拖垮他。
他的代地资源有限,难以与我秦抗衡,只要切断其粮草供应,敌军定会自行瓦解。
桓漪语气沉重地说道。
这两种策略对我秦而言皆非良策。
桓漪话音未落,王简便摇头否定。”为何?”
桓漪不解地问。”李国仅剩代地,而我秦已灭韩。
这一壮举令李、魏等邻国震惊。
如今强盛的李国即将覆灭,你以为其他国家会袖手旁观吗?”
“代地与燕接壤,若我秦执意与李牧耗下去,燕国会容忍?齐国会无视?”
“唇亡齿寒的道理,李牧岂会不知?”
“屯兵代城后,他早已看穿我秦的应对之策。”
“要么我秦付出巨大代价与其硬拼,但他已抱定必死决心,就算牺牲,也会让我秦付出惨痛代价;要么就是持久消耗战,而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局面。”
王简冷静分析道。”那该怎么办?”
“李牧如此棘手,十余次进攻,我军已损失数万,受伤无数,而他凭借城池之利,几乎毫发无损。”
“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代地久攻不下,辜负君主的信任吗?”
桓漪不甘心地说。
王简也叹息一声。
身为将领,本应坦然面对生死。
然而李牧坐拥三十万大军,攻破代城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一旦攻城,至少需付出十万将士性命,且这已是最低估算。
战场上瞬息万变,局势难料。
商议进攻代城的军议陷入沉寂,营帐中的将领们皆陷入沉默。
李牧,果然是人中龙凤,李国第三的上将,其谋略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若想取胜,唯有拼死一搏,别无他途。
在李牧看来,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但对于秦军而言,若损失惨重,对未来的统一战争将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时日方能弥补兵力的损耗。
这正是李牧所预料到的,他深知秦之野心,故而布下此等坚不可摧的防御。
此刻,连王简与桓漪这样的秦军名将也哑口无言。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仅有两条:要么拼命强攻,不顾伤亡;要么打持久战,却如王简所言,各国绝不会坐视代地落入秦手,更不会坐视李牧这支强军覆灭,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援李牧。
如此一来,灭李之战便遥遥无期。
身为秦军两大宿将,统帅六十万大军,受命于君主讨伐李国,若久攻不下,必遭朝臣弹劾,君王亦会震怒。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
“报!”
一名亲卫急匆匆入帐,高声禀报。
然而看到众将沉默,他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开口。”何事?”
王简抬头问道。”李奇上将率军已至营外。”
亲卫毕恭毕敬地答道。
提及李奇,王简与桓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两人暗自思忖,李奇能在短时间内升任秦军第四位上将,并再获晋升,封为大上造,固然有君恩庇佑,但更因他屡建奇功。
无论是斩杀庞煖还是击杀廉颇,这些都是李国赫赫有名的上将,实力不容小觑。
王简和桓漪对视片刻,几乎同时开口:“走,去接李奇。”
即便李奇非主帅身份,他们仍决定亲自前往。
身为上将军,本无需如此,但李奇如今与他们地位相当,此行合情合理。
不多时,二人率众抵达营外。
只见李奇已率五万铁骑到来,正跨坐于血虎之上,屠睢侍立一旁。”李奇上将军!”
王简爽朗一笑,“久仰威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桓漪亦笑言:“久仰大名,今日一晤,果然名不虚传。”
从营中走出的两人并肩而立,身后各带数员大将。
李奇看着这对名震天下的秦军统帅,嘴角微扬。
回想起当年初入军旅,他只盼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而今所得远超初衷——不过三年,他便官拜大上造,领地百里,田产广阔,仆役成群。
权力荣耀早已超越他的预想,甚至在史册中留下姓名,也是指日可待。
缓过神来,李奇迅速下马,向王简和桓漪深施一礼:“晚辈李奇,见过二位上将军。”
他以晚辈自称,正是出于对前辈的敬意。
语言的力量令人赞叹。
李奇的称呼传来,王简与桓漪对视片刻,皆流露出无声的欣赏。”李奇实乃国之栋梁,既能独当一面,又谦逊有礼,难得一见。”
“若我儿王奔达此年纪,怕也难如此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