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个教授不简单呐(2 / 2)

“朱先生,”陈教授定了定神,语气无比郑重,“这方砚台……恕我眼拙,无法为其估价。它的价值,早已超脱了金钱的范畴。”

“倘若朱先生确有意转让,我愿倾尽人脉,为您寻一个……我认为足以匹配其身价的去处。”

“但……恕我直言,以我个人之见,似这等国宝,若有可能,最好的归宿,是捐献给国家级的博物馆,让它得到最妥善的保管与展示,为万世所瞻仰。”

捐献?

朱启明确实怔住了,他未曾料到,陈教授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陈教授察觉到他的迟疑,补充道,“此物终究是朱先生的私产,如何处置,全凭您的意愿。”

“若您决意出售,我亦可代为联络。无论是国内顶尖的收藏大家,还是国际知名的拍卖行,我都有几分门路。”

“只是,走国际拍卖行的路子,程序繁琐,且涉及文物出境的严格管制,操作起来颇为不易,风险也高。”

“如果在国内,我可以为您引荐几位圈内信誉卓着、实力雄厚的顶级藏家。他们对于这等级别的重器,肯定是趋之若鹜的。”

朱启明凝视着陈教授那双并无半分贪婪、唯有真诚与惋惜的眼睛,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这位陈教授,确实是一位风骨凛然的学者,

一位懂行且有操守的收藏家。

他非但没有觊觎,反而首先提出捐赠的建议,并坦诚地分析利弊,主动提出援手。

“陈教授,多谢您的坦诚相告与肺腑之言。”朱启明沉声说道,“这方端砚,我确实……有出手的打算。”

“那好。”陈教授微微颔首,“我回去后,即刻为您着手联络。”

“其实……”朱启明略作沉吟,决定趁着眼下这融洽的氛围,再投下一块问路石。

“不瞒陈教授,晚辈手中……尚有几件……或许比这方端砚更为难得的旧物。”

此言一出,陈教授刚平复些许的呼吸,骤然又是一顿。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启明,眼神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惊与探询。

比天启御用端砚还要珍贵?

那……那会是何等惊世骇俗之物?

两宋官窑?盛唐翰墨?还是……更为久远的存在?

“朱……朱先生……您……您手中究竟还藏着何等样的重宝?”陈教授的声音已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朱启明淡然一笑,并未直接点破,只留下一句引人遐想的话:“都是一些……如果公之于众,足以令整个文博界为之震动的物件。”

“晚辈今日前来,也是想向陈教授请教,似这般顶级的文物,可有更为稳妥、更为隐秘的出手途径?”

他虽未提及北宋官窑、王维画作,但言下之意,陈教授这等人精,又岂会听不出来?

朱启明手中掌握的,恐怕是真正意义上,连估价都显得苍白的无价之宝!

“顶级文物……”陈教授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轻轻叩击着桌面,

“此等级别的瑰宝,若循常例,走拍卖行固然能拍出天价,但也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引来各方瞩目,后续恐有无穷烦扰。”

“依我之见,最稳妥、也最符合文物传承之道的方式,是直接与国内顶尖的私人博物馆,或是那些底蕴深厚、眼光卓绝的大收藏家进行接洽。”

“这些人,不仅具备雄厚的财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更注重文物的保护与流传,而非单纯的投机。且此种交易,过程通常极为私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公众视线。”

“本人忝为圈内人多年,与此类人物,尚有几分薄面。”

“朱先生若是信得过我,我愿为您从中牵线搭桥。”

朱启明迎着陈教授诚恳而热切的目光,心中已然做出了抉择。

眼下,他最迫切需要的,正是一位如陈教授这般既专业、又可靠的行家,来为他处理这些烫手的珍宝。

陈教授,无疑是眼下能找到的最佳人选。

“陈教授,晚辈自然是信得过您的。”朱启明语气郑重,一字一顿。

“好!好!”陈教授闻言,难掩激动,连声应道,“朱先生放心!我会想尽办法,必为您寻觅最合适的藏家,务求让这些流落蒙尘的国之瑰宝,得其善所,觅得最佳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