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怀孕应发热议(2 / 2)

“谢谢老师,最近孕吐太厉害,等孕吐期过了我就追上进度,”说完递过“结婚证”。为了不让导师和师兄姐们误会:“我们是初中、高中同学,就是前几年放弃北大选省大的那个“呆子”,前段时间还帮我们自动化打了两场比赛,这段时间一直在这边陪着我。”

消息像蒲公英的种子般在校园里飘散。第二天,李桐在图书馆遇见教结构力学的张老师。“现在的年轻人啊,” 他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学业和家庭总得有个先后。” 李桐低头避开他的视线。

但也有温暖的声音。实验室的小师妹抱着实验报告追上来:“师姐,我帮你记笔记!等宝宝出生,我要当干妈!” 材料学院的陈老师特意送来自制的紫苏姜茶:“我女儿怀孕时就喝这个,止吐特别管用。”

崔琰来接李桐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对不起,让你为难了!” 他轻轻搂着她的肩。“陈老说,当年居里夫人怀着孕还在提炼镭呢。” 李桐被逗笑。

深夜的书房里,崔琰正在处理工作邮件,李桐突然开口:“如果因为怀孕,导师不让我继续做课题怎么办?”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砸在崔琰心上。他关掉电脑,将她圈在怀里:“不会的。你看,” 他拿起桌上的 b 超单,“这两个小家伙,说不定以后也是科研小天才呢。”

李桐怀孕的消息在清华园。bbS 论坛上,“硕二女生双胎妊娠” 的帖子点击量飙升,评论区里,有人惊叹 “科研家庭两不误,太酷了”,也有人质疑 “学业进度如何保证,别影响实验室项目”;食堂餐桌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边吃饭边议论,不时向路过的孕妇投去好奇的目光;甚至连校园公众号都推出专题讨论,“研究生阶段是否适合生育” 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面对这场热议,清华校方迅速关注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校领导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不同院系的研究生代表、导师代表以及校工会、后勤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参与。在座谈会上,有女生哽咽着讲述自己因担心怀孕影响学业,而对婚姻生育望而却步的经历;也有导师坦言,过去遇到学生怀孕情况时,处理方式缺乏系统性指导。

经过深入调研与多轮研讨,清华正式出台新的研究生孕育相关政策。政策明确规定,为怀孕研究生提供灵活的学业安排,可根据身体状况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且不会因此影响奖学金评定。

崔琰还跑去校方联系,以李桐的名义捐助资金,在学校还在各院系设立 “母婴关爱室”,配备舒适的休息座椅、冰箱等设施,方便孕期及产后的学生使用;极大提升欢迎研究生在学校生活上的便利性。

同时,学校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育儿咨询、临时托育资源对接等服务,缓解学生的后顾之忧。

政策出台后,李桐在校园公告栏前驻足良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公告上,“保障研究生多元发展权益” 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她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眼中泛起泪光。崔琰揽住她的肩膀,笑着说:“你看,因为你们,清华园变得更温暖了。”

新政策不仅温暖了在校的研究生,也在教育界引发广泛关注。其他高校纷纷借鉴清华的经验,开始重新审视和完善本校相关政策。而这场由李桐怀孕引发的热议,最终化作一股推动教育人性化发展的力量,为莘莘学子营造出更包容、更友好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