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京华(2 / 2)

\"排队是仪式的一部分。\"崔父神情肃穆。他们像朝圣者般站在队列中,晨露打湿了裤脚也毫不在意。

当水晶棺出现在视野里时,崔母突然抓紧了儿子的手。崔琰感觉到母亲的手在微微发抖。崔父则挺直了腰板,行军礼的姿势标准得如同四十年前在部队时一样。

\"主席好像睡着了...\"崔母出来后抹着眼泪小声说。

\"姐,你当年怎么发现姐夫追你的?\"颐和园长廊里,李桐咬着冰糖葫芦问崔琬。远处,林昭正架着三脚架拍摄昆明湖全景。

崔琬噗嗤一笑:\"他啊,每周三雷打不动'偶遇'我去图书馆。\"她模仿林昭当年的语气,\"'好巧啊崔同学,又见面了'——连续十三周都说同样的话。\"

李桐笑得差点噎住,这情节和崔琰当年每天\"恰好\"出现在她放学路上的套路如出一辙。

\"后来我怎么识破的?\"崔琬眨眨眼,\"有次他假装看球赛太投入撞到我,结果脱口喊出我名字——那时候我们根本还没正式认识呢!\"

两人笑作一团,惊飞了廊檐下的麻雀。李桐突然指着远处:\"姐夫要掉湖里了!\"

只见林昭为了抓拍十七孔桥的全景,整个人几乎悬在湖岸护栏外。崔琬见怪不怪:\"没事,他大学采风时掉过漓江、掉过青海湖,相机比命重要。\"

果然,林昭在最后关头被崔琰拽着腰带拉了回来,相机安然无恙。当晚查看照片时,全家人都被那张李桐惊慌伸手、崔琰奋力救援的抓拍逗乐了,画面角落还有半只入镜的野鸭。

王府井百货里,两位母亲上演着购物风格的对台戏。

\"这丝巾要三百八?\"李母把真丝围巾翻来覆去地检查,\"前头那家才要两百。\"

柜台小姐刚要解释材质差异,崔母已经爽快地掏出崔琰给的免密信用卡:\"麻烦给我拿四条,颜色都要不一样的。\"

\"亲家母!\"李母急得直拽崔母袖子,\"再逛逛嘛。\"

\"我算看明白了,\"崔母笑着拍拍李母的手,\"你是猎人,要慢慢蹲守;我是樵夫,看中了就砍回家。\"这个精妙的比喻把周围人都逗笑了。

最终两位母亲在景泰蓝专柜前达成共识。李母拿着放大镜研究釉彩,崔母则直接订了整套二十四头的餐具。

\"等他们结婚时用。\"崔母冲李桐挤挤眼,羞得姑娘躲到了柱子后面

“阿姨,崔琬姐他们年底要结婚,可以买点给他们用。”李桐说

“崔琰说了,他们年底结婚,崔琰送分大礼,我问了几次,小琰都不肯说”

全聚德包厢里,片鸭师傅的刀光剑影间,崔父讲起了往事。

\"八三年我来北京出差,攒了半年粮票就为吃口烤鸭。\"老人摩挲着酒杯,\"结果端上来只有半只,配菜还要另算粮票。\"

年轻人听得入神。林昭突然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老人讲述时眼里的光,崔琰给父亲添茶时交叠的手,李桐托腮聆听时垂落的发丝。

\"现在多好,\"崔父环顾满桌佳肴,\"想吃几只吃几只。\"他忽然起身举杯:\"为新时代干杯!\"

玻璃杯相撞的脆响中,崔母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李母则把包好的烤鸭卷先分给两位父亲——这个细微的举动被崔琬捕捉到,她在桌下轻轻握了握丈夫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