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一中的晨铃比县城中学尖锐许多,像一把小刀划破黎明。
六点二十分的宿舍走廊空无一人,只有他的脚步声回荡。教学楼的门刚开,值日生打着哈欠在擦黑板,粉笔灰在晨光里漂浮,像一场微型雪。
崔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从书包里取出笔记本。这是他转学来的第四周,课桌上已经刻了几道浅浅的划痕——和县城中学不同,这里的课桌是金属材质,刻起来很费劲。崔琰习惯性地摸向口袋里,李桐之前经常往他口袋塞东西。
前排的女生张璐突然转身,眼尾的亮片在阳光下一闪:“你就是从县城转来的?听说你语文很厉害?”
\"新来的,数学作业借我抄一下。\"前桌的男生回头,手指敲了敲他的桌面。
崔琰把作业本推过去,没说话。男生挑了挑眉:\"这么高冷?\"
\"不是高冷,\"崔琰翻开英语课本,\"是怕你抄错。\"
男生愣了一下,随即大笑:\"有意思。\"
晨读开始前,班主任宣布了摸底考试的成绩。崔琰的名字排在年级第十七,语文单科第三。教室里响起几声意味不明的\"哇\",有人回头看他,眼神里带着打量。
\"还行,\"前桌的男生——他后来知道叫周毅——凑过来,\"比上个转学生强多了。\"
崔琰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省城一中的操场比县城中学大很多,跑道是标准的四百米,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几个体育生已经在训练,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看什么呢?\"周毅问。
\"没什么,\"崔琰收回视线,\"就是觉得这里的草比较绿。\"
在食堂打饭时,崔琰总是避开人群。他习惯一个人坐在角落。有一次,张璐端着餐盘坐在他对面:“喂,要不要加入竞赛小组?你这样的天才不该被埋没。” 崔琰低头扒拉着米饭,含糊道:“我没时间。”
高中没有住宿,全部是走读。
放学后,崔琰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会仔细检查每扇窗户是否关好,就像检查老家小学那间破旧的教室。
体育课上,崔琰在长跑时总是保持中游。他看着同学们在跑道上你追我赶,想起死党们打篮球的日子。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他伸手抹去,碰到肩上的旧伤疤—— 那是为保护李桐留下的。
周末,崔琰会去省城的图书馆,超大。还有省城的新华书店,有三层,他在三楼的法律专区停下,手指划过书脊,《刑法学》《证据法》《反腐案例汇编》……这些书名在县城从未出现过。
\"你也对法律感兴趣?\"
崔琰回头,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站在身后,怀里抱着几本厚重的书。
\"随便看看。\"他说。
女生推了推眼镜:\"这里的法律书更新很慢,如果你想看最新的案例,可以去那边的阅览室。\"顺手指了指。
崔琰这才发现:“谢谢,又碰到你了,张璐,在教室没看到你带眼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