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与地坛(2 / 2)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

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命运从来可以摧残一切光鲜皮囊,却杀不死坚强灵魂。

生命从来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读史铁生,阅历越广,越懂他的旷达。挫折越多,越懂得他的坚强。苦难越深,越懂得他的乐观。

聪明的人是能认清生活的真相,而睿智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它,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人生若觉不幸运,只因未读史铁生。经历人生百味,才读懂他的文字,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是鲜活跳跃,让人感动。

每个人的一生,即便没有行走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

(尾声:记得作家史铁生说他自己小时候没坐轮椅之前,读《三国》只关心赵子龙这样的英雄,崇拜那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后来瘫痪在轮椅上,视线便跟着轮椅变低,让他关心的却是那些被赵子龙踩死的小兵,他们都有家庭,都有感情,都有灵魂,都有别人毫不关心的命运。

赵子龙只有一个,不是每个人都是赵子龙。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可能是那些被赵子龙踩死的小兵。

人生不经历一些成长的磨炼,很难让我们有思维上有对故事配角的共情,当我们卸下“主角光环”后,开始坦然面对生活中坎坷的波折,我想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

林悦开始念崔琰的读后感。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听得入神。念完后,老师接着说:“崔琰同学对史铁生先生作品的理解很深刻,从史铁生先生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这很难得。而且文字表达流畅,情感真挚,看得出是用心去写了。”

同学们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林悦更是满脸笑意地看向崔琰,眼神里满是钦佩,还给他竖大拇指。崔琰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旁边的谢志斌使用手在推他,唯恐天下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