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正月初三,正当崇祯帝上月将袁崇焕投入狱中之际,皇太极发起了进攻。明军各部纷纷溃败,满桂阵亡,祖大寿则撤退至锦州。原本占据优势的战局,因崇祯帝的决策失误而迅速逆转,你说这个砍树子的家伙,有这么猴急吗?要收拾袁大嘴,也要等赶走皇太极再动手不迟。皇太极的意图已经实现,他明白攻占北京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准备撤军回师的途中,他指挥部队在北京周边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后金兵自通州东行,攻克香河,进逼永平。
大明皮岛副将刘兴祚,率领一支百余人的骑兵小队,在永平城外的山区两灰口一带,突然遭遇清军数千骑兵。刘兴祚指挥部队拼死力战,但因敌众我寡,明军很快伤亡殆尽。刘兴祚浴血奋战,边战边退,最终因战马受伤无法逃逸,被清军团团包围。两灰口之战,虽然明朝仅损失了一位武将和百十人的小部队,但这场战斗却给明朝的武备实力带来了难以弥补的重创。
刘兴祚,后金人称刘爱塔,是努尔哈赤最信任的汉民。他原是明朝辽东人,被女真人掳至建州。1605年,刘兴祚在女真人中度过艰难岁月,后因才干被努尔哈赤器重,成为大贝勒代善的部下。摆脱奴隶身份后,他参与辽沈大战立功,官至副将。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军事力量增强,但人口不足,因此重用刘兴祚,让他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之地,并将女儿嫁给他,显示了对他的极大信任。
刘兴祚为努尔哈赤和女真人效力长达18年,成为女真势力中最为显赫的汉官。从理论和实际处境来看,他似乎没有背叛女真的可能和动机。然而,尽管18年的后金生活逐渐消磨了他内心的归属感,刘兴祚依然保持着基本的良知和底线。后金贵族骨子里将刘兴祚视为奴隶,他或许可以忍受,但后金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汉民的残暴行径,却让他无法接受。努尔哈赤时期的后金,以游牧民族政权为主,体量较小,尽管武力强大,但生产能力低下,粮食等物资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努尔哈赤经常发兵掳掠汉民作为劳动力,但粮食短缺时,他却将汉民视为负担,要求每个人必须提供自己的口粮,无法提供的不论男女老幼一律处死。在女真的压迫下,汉民作为奴隶,常常食不果腹,能提供粮食者寥寥无几,结果导致各州的百姓几乎被努尔哈赤下令屠杀殆尽。刘兴祚无法忍受老丈人努尔哈赤的暴行,他曾劝谏努尔哈赤不要滥杀无辜,却遭到斥责,并被其他后金贵族羞辱。这进一步激起了他对后金的不满,他开始在暗中对抗后金的残暴屠杀,消极执行努尔哈赤的命令,尽力保护辽人免受奴役。
与此同时,明朝的战略形势逐渐向好发展。新任命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作为明朝三朝元老,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卓越的能力。他甫一上任,便向朝廷请求调拨军饷,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有效地打击了后金的部队,同时联络了周边诸岛,成功收复了旅顺。明军因此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这使得原本对后金心怀不满的刘兴祚萌生了归顺明朝的念头,他内心深处几乎被遗忘的对后金的国仇家恨再次被点燃。袁可立秘密派遣使者与刘兴祚联络,承诺接纳他的反正,并在其中进行协调。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刘兴祚终于下定决心,背叛后金,回归明朝。他开始筹备组织复州的民众逃亡。不幸的是,曾因贪污和暴行被刘兴祚惩处的王丙,此时已沦为汉奸,向后金泄露了这一计划。得知消息的努尔哈赤怒不可遏,立即发兵攻占复州,逮捕了刘兴祚及其家人。尽管刘兴祚是努尔哈赤的女婿,深受其信任,但从情感上讲,努尔哈赤难以接受背叛,因此他选择将刘兴祚软禁,而非处死。但这并不表明努尔哈赤的仁慈,刘兴祚的弟弟被杀害,复州的两万民众也惨遭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