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孵化基金(2 / 2)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陈叙坐在书桌前,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

“这次文化节,是学校的一次试点,也是我们的一次机会。

所以,项目不仅要有盈利能力,更要能体现出创新和科技的元素,至少听起来要高大上一点。

这样才更容易获得学校的青睐,拿到那个所谓的孵化基金,也更容易吸引那些校外人士的注意。”

李明奋笔疾书,不时抬头看向陈叙,眼神中充满了信赖和专注。他知道,陈叙既然这么说,心中必然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

“初步的想法有两个方向。”陈叙继续说道。

“第一个,是结合时下最火的mp3和互联网,提供个性化音乐定制与资源服务。

我们可以采购一批音质不错的空白光盘和一些流行的mp3播放器作为载体,利用学校机房的电脑和网络资源,帮同学们下载、整理、烧录他们喜欢的歌曲合集。

甚至可以推出一些主题歌单,比如失恋阵线联盟疗伤曲、学霸通宵必备提神歌之类的。”

2000年初,mp3刚刚开始流行,但网络下载速度慢,资源也相对分散,很多学生空有播放器,却苦于找不到好歌或者整理麻烦。

陈叙这个想法,无疑精准地切中了当时学生群体的痛点。

“第二个方向,是校园创意t恤与纪念品即时定制。

我们可以采购一批纯色t恤、帽子、帆布包之类的半成品,再联系一家能提供小批量丝网印刷或者热转印的作坊。

同学们可以提供自己设计的图案、文字,或者我们提供一些校园主题、流行语的模板,实现个性化定制,立等可取。”

这个想法同样具有吸引力,追求个性和自我表达是年轻人的天性,一件独一无二的t恤或纪念品,在当时绝对是潮流的象征。

李明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陈哥你真厉害,这两个点子听着都很有前途!”

“点子是好,但执行起来,挑战也不小。”陈叙话锋一转。

“首先是资金,采购设备和原材料需要一笔启动资金。其次是技术,mp3下载烧录还好说,t恤定制需要找到靠谱的合作方。

最重要的是人手和场地,文化节那几天肯定忙不过来,摊位申请也得抓紧。”

正说着,张博和王强回来了,张博一脸兴奋,王强则撇着嘴,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但也没再说什么风凉话。

“陈哥,打听清楚了!”张博一进门就嚷嚷道。

“孵化基金确实有,最高额度两千块,但名额有限,需要提交详细的项目计划书进行评选,评委主要是学生会干部和几个院系的辅导员。

企业家参观也是真的,据说校友会那边牵头,会来几个在It和文化产业有点名气的校友老板。”

“至于摊位,”张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宣传单。

“这是申请表和场地规划图。黄金位置确实抢手,学生会那边说,项目计划书的质量是重要参考标准。”

陈叙接过申请表,仔细看了看,心中已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