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陈工的侧脸,他的问题像一根针扎进我的神经。
“我们真的只是在追查一场诈骗案吗?”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打印机吐出的最后一行字仿佛还在燃烧:“目标:城市中枢——即将执行。”
林队已经下达一级反恐预案的指令,外勤组和网安部门开始行动。而我,站在原地,大脑飞速运转。
“晓薇。”林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还有什么想法?”
我回过头,眼神坚定:“我要回去看那些文件。”
“现在?”他皱眉。
“越快越好。”我说,“他们留下的每一个信息都不是随机的。尤其是那张地图、phANtom协议、E-17坐标……还有这个新出现的pRotocoL-x。”
林队沉默几秒,最终点头:“去吧。但别一个人钻进去,需要支援随时叫人。”
我点头,转身离开会议室,脚步沉稳却急促。
回到办公室时,夜已深。灯光昏黄,空气中还残留着打印机刚吐出纸张的余温。我把所有资料摊开在桌上,包括货轮上带回来的原始文件、技术专家破译后的打印稿、以及刚才自动输出的三页神秘内容。
我坐下来,闭上眼,脑海中再次浮现那天在货轮房间里的画面。
潮湿的空气、微弱的灯光、墙上的地图、桌上的文件……
我睁开眼,拿起放大镜,开始逐页检查。
第一页是账目清单,第二页是加密代码,第三页是模糊不清的文字片段……我翻到第四页,目光忽然停顿。
这一页看起来没什么特别,是一段关于资金流向的描述。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其中一段文字的排版略微错位,字体也比周围略细了一点。这种差异极其细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我没有忽略。
我将这段文字拍下,输入电脑,调出图像分析软件。
屏幕上,放大后的字符逐渐清晰。
我发现这些字母的间距并不一致,某些字母的笔画末端有轻微的像素偏移。这不是普通的打字错误,而是人为嵌入的痕迹。
我立刻打开解码工具,尝试多种格式匹配,终于找到了一种与之契合的编码方式。
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一串坐标。
我愣住了。
这不是E-17,而是一个全新的标记点——位于城市边缘地带,一个早已废弃的工业区。
我迅速调出地图,对比货轮房间墙上那张图。
果然,在那张地图的一角,有一个被墨迹掩盖的小点,位置完全吻合。
我心跳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