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是红砖建筑,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维护得极好,操场上有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在活动。沈浪之前已经通过黄锡耀和陈向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接洽。
接待他们的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男人。
他翻看着沈浪带来的文件,包括沈成峰在内地小学的成绩单和品行评语,又询问了一些问题。
“沈先生,贵公子在内地的教育基础,和我们这里的教学进度,可能有些差异。”教务主任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语速不快,但措辞谨慎,“尤其是英文程度。我们学校是全英文授课,除了中文课。”
沈浪早有预料:“这个我明白。黄锡耀先生和陈向君处长之前也提过。我们愿意让成峰从低一点的年级开始,或者请家教补习英文,尽快跟上进度。”
教务主任推了推眼镜:“这个……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学校的学位一直比较紧张,插班生需要校董会的最终批准。而且,沈公子需要先通过一个简单的英文和数学能力测试。我们会尽快安排时间通知您。”
沈浪听出了对方话语中的保留和程式化的推脱。他点点头:“好的,我们等学校的通知。麻烦主任了。”
离开学校,沈成峰有些闷闷不乐。他虽然听不懂全部对话,但能感觉到气氛并不像父亲之前说的那样顺利。“爸爸,我能在这里上学吗?”
“当然能。”沈浪摸摸儿子的头,“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或者多学点英文。别担心。”他让司机开车去了中环,在书店买了一些英文启蒙的教材和图画书。
回到山顶道七号,苏晚晴正在客厅的沙发上休息。阿丽在她旁边放了一个小凳子,上面垫着软垫,让她可以把肿胀的双脚放上去。看到丈夫和儿子回来,她立刻坐直了身体:“怎么样?”
沈浪把情况简单说了。苏晚晴的眉头微微蹙起:“英文……成峰一点基础都没有。”
“慢慢来,急不得。”沈浪宽慰道,“黄先生那边我下午再打个电话问问。陈处长也说会帮忙跟进。”
他把买来的书递给沈成峰,“成峰,从今天开始,每天和阿爸学点英文单词。”
下午,沈浪在书房给黄锡耀和陈向君分别打了电话。
黄锡耀的声音在电话里很爽朗:“沈老弟,学校的事我知道了。那个圣保罗是有点门槛的,老牌名校嘛。放心,校董会主席和我一起打高尔夫球的,我明天亲自给他打个电话。英文跟不上是小事,请个好的补习老师,几个月就追上了。包在我身上!”
陈向君的电话则显得更沉稳务实:“沈先生,教务主任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测试是程序,肯定要走。不过只要不是差得太离谱,问题不大。英文补习老师我太太认识一位不错的,教过不少新移民的孩子,我让她联系你太太?”
沈浪连声道谢。放下电话,他心里踏实了不少。香江这个地方,人情和关系网,确实比内地更直接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傍晚时分,陈向君的太太林婉仪打来了电话,声音温婉。她和苏晚晴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儿,约好第二天让那位英文老师直接来山顶道面试。
“沈太太,刚来香江肯定很多不习惯。过几天我约几位太太一起饮茶,大家认识一下,你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们。”林婉仪热情地说。
苏晚晴握着听筒,听着对方善意的邀请,心里那股紧绷的弦稍微松了一些。“好的,谢谢你,陈太太。”
沈成峰坐在自己房间的地毯上,翻看着父亲买的新书。
窗外,夕阳给山顶的绿树镀上一层金边。
楼下隐约传来厨房准备晚餐的声响和阿萍低声吩咐佣人的声音。
这个陌生的山顶之家,生活正在以一种不同于四九城的方式展开,不过是带着些的许磕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