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步入正轨(2 / 2)

他观察它们的眼神、皮毛的光泽、反刍的次数、排泄物的状态。他抓起铡好的苜蓿草,放在鼻子下闻闻,又捻一捻干湿。

“狗子!这草料铡得还是粗了!牛犊吃了不好消化!再细点!”他严厉的批评着在旁边铡草的小伙子。然后他蹲在水槽边,又细细看着水质,“水有点浑!是不是井里落东西了?赶紧淘井!”

“三叔,您老这么转悠,牲口都让您瞅毛了!”饲养员老康有一次忍不住嘟囔。

沈老三眼一瞪:“毛了?毛了也比病了好!咱这金疙瘩,经不起半点闪失!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尤其紧张那几头牛犊。其中一头最小的,前几天有些蔫,食欲不振。沈老三急得嘴角起了燎泡,一早就去城里把沈浪从叫了过来。

沈浪从城里叫来一名兽医,仔细检查后,判断是轻微的消化不良,开了点简单的药。

沈老三愣是守着小牛犊一整夜,亲自给它灌药,一遍遍抚摸它安慰它,直到第二天小牛犊开始有精神地舔舐他的手心,他才咧开嘴笑了。

陈家庄大棚。

这里则成了陈有田的住所。他几乎吃喝拉撒都在棚里,那张简易的木板床就支在育苗的火炕旁边。

他像着了魔,一天无数次地掀开覆盖在苗床上的塑料薄膜,观察那层薄土下的动静。

他严格按照沈浪教的,用温度计测量棚内不同角落的温度,用土办法测试土壤湿度。

白天,他根据阳光的强度,小心翼翼地调整棚顶草帘的覆盖面积,生怕幼苗被晒蔫;夜里,他一次次爬起来,查看那个小火炉的温度,添煤加柴,生怕温度低了冻坏嫩芽。

“有田哥,歇会儿吧!苗又不会半夜蹦出来!”支书陈有荣有时晚上过来看看,总见他不停的在棚里转悠。

陈有田摇摇头,“不行……得看着……万一……万一温度降了呢?万一……虫子爬进去了呢?”

他神经质地检查着棚膜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可能存在的缝隙或破洞。

沈浪成了最忙碌的人。他这段时间在两个村子之间来回穿梭。连制衣厂的工作都全权交给了朱强、黄有为和陈明远,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

五月的一个清晨,陈有田像往常一样。他习惯性地走到最靠近门口的那块苗床,弯下腰,掀开覆盖的塑料膜。

突然,他的眼睛猛地睁大了!身体僵在原地。

在那片湿润的深褐色泥土上,一点极其微小、却无比倔强的嫩绿,正颤巍巍地顶破种壳,伸展出两片娇弱如米粒般、却分明是黄瓜形状的子叶!

又跑去旁边的苗地上看,西红柿也拱出来一点带着点紫红色的嫩芽!

“出……出来了……”陈有田声音有些颤抖。他猛地蹲下身,双手死死撑在膝盖上,头几乎要埋进苗床里,眼睛瞪得溜圆,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几点新绿,生怕一眨眼它们就会消失。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泪水的脸上却绽放出一个近乎癫狂的笑容,对着棚口嘶哑地大喊:“出来啦!苗出来啦!快来看啊!有荣!出来啦——!”

那嘶喊声,像一道撕裂寂静的闪电,瞬间惊醒了整个陈家庄的清晨。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沈家裕后坡。

沈老三正背着手,皱着眉,看着那头最小的牛犊。小家伙今天似乎格外精神,围着母牛撒欢,还尝试着用稚嫩的角去顶撞旁边的木桩。

负责它的饲养员狗子一脸喜色地跑来:“三叔!三叔!快看!小牛犊自己啃嫩苜蓿了!啃得可欢实!”

沈老三几步冲过去,只见那头曾经蔫蔫的小牛犊,正有模有样地学着旁边成年牛的样子,用舌头卷起鲜嫩的苜蓿草叶,大口咀嚼着,发出满足的“咔嚓”声。

阳光下,它油亮的皮毛泛着健康的微光,眼神清澈而充满活力。

沈老三猛地一拍大腿,咧开大嘴,畅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风,迅速掠过两个村庄的田野和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