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栋业主们不由得佩服步行街那些购买者,也不知他们着了什么魔,是冲动还是理智消费。
事后又屡次闻着那个烘焙烤出来的香味,不行,高低要试试味一下。
光闻着味,有什么意思。
好不好吃,一定要尝一次,了却小心愿。
……
心动不如行动。
1
王旭手里在做着老婆饼的配方呢,有人按门铃敲门……
他擦了擦手,看了看猫眼,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姨,应该像是这栋楼的人。
他开了一条门缝隙,问对方,有什么事?
对方自报家门,说是楼下的,问他在做什么美味。
其实也知道他在做什么美味,但熟悉的陌生人,还是要稍微客气礼貌一点的寒暄。
“我在做甜饼。”
“是老婆饼吗?”
“是的,”王旭觉得对方知道很多呀,又问,“是有什么事吗?”
“那个,”对方有些不好意思,‘我闻着味道挺香,能问问能卖几个吗,大家都邻居,互相帮衬一下。’
“我一盒6个装,卖16块钱噢。”
王旭知道这些保守邻居们,可能不想花这个‘冤枉钱’,16块钱够买一斤多的好肉了,六个饼一下子下肚就炫完了,他再给邻居一个优惠吧,“我用袋子装给你们,一盒6个算15块钱。”
邻居一听,还少个1块钱,也高兴了一下,“行,那就15块钱。”
王旭返回屋,用一个小袋子装了在一边纳凉的六个老婆饼。
“给,一袋六个。”王旭把袋子递给了对方。
对方从兜里掏出‘15元’的现金给了他。
王旭关门,继续做起群友们的委托。
他发了信息告诉婷婷,得再等一天新的包材快递到家,才能交货。
婷婷给了一个满意的‘oK’手势。
2
王旭做的“老婆饼”一传十,十传百的, 这栋楼里传开来、非常出名的样子。
很多人在他中午出摊回来,下午烘烤老婆饼时候就上门来了。
不要盒子,袋子装就好,六个15块,比步行街卖的价格优惠了一块钱,就痛痛快快买单了。
这就是尝到了好处和美味,哪怕六个15元有点贵,也愿意买单了。
王旭应付邻居上门的买卖,加上第二天早上出摊的准备,不得不忙碌到半夜。
他终在元宵前一天做完了别人的订单,交了货后,向广大的群友们说了一声,他也要回家过节去了,只做元宵当天早上的出摊,下午不出摊了,要下订单只能排到元宵的后两天。
3
婷婷喜乐乐地把向王旭订购买的东西拎回了大表哥的家,内心不得生起一股自豪感,若不是她的极力推荐,别人还不可能向王旭采购到又好吃又实惠的‘老婆饼’。
方明给自家留了几盒,剩下的全都打包给新娘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