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雷动中,李明注意到人群边缘的陈建国——他手里捧着老张总工的遗像,眼角含泪。
2024年1月18日
恒远实业会议室,国资背景的“智造基金”合伙人刘总翻阅尽调报告:“李总,贵司的技术突破确实令人振奋,我们愿意注资5000万,占股20%。”
林夏皱眉:“估值2.5亿?这太低了,我们刚签了千万级订单...”
“这是制造业估值惯例,”刘总微笑,“而且贵司刚打完官司,资本市场需要观望期。”
李明盯着对方名片——刘总赫然是中科瑞信的前董事。他不动声色地说:“容我们考虑三天。”
深夜22:45
李明办公室,林夏指着股权穿透图:“智造基金的Gp(普通合伙人),是中科瑞信大股东控股的公司。他们想通过注资控制恒远,继续剽窃技术!”
“所以我们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李明调出一份名单,“我联系了霍尼韦尔的前同事,他们正在筹组高端制造基金...”
“但这样会稀释你的股份,”林夏轻声说,“你可能失去控制权。”
李明望着窗外的磨床车间,灯光穿透冬夜的薄雾:“比起控制权,我更怕恒远再次变成别人的提款机。再说...”他转头看她,眼神温热,“我相信,真正的价值,不是股份比例能衡量的。”
林夏心跳加速,突然想起今天收到的匿名快递——里面是个精致的首饰盒,却空无一物。她正要开口,李明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周敏的紧急电话:“李厂长,银行说我们的贷款审批被卡了,理由是...关联方信用问题!”
李明脸色一变:“是智造基金在搞鬼,他们想逼我们就范!”
林夏抓起外套:“走,去市工信局!我记得有个‘专精特新’扶持政策,像我们这样的技术突破企业,应该能申请到贴息贷款。”
凌晨01:12
工信局灯火通明,科长看着磨床的检测报告,频频点头:“早就该打击那些靠剽窃为生的企业了!你们这个项目,符合‘揭榜挂帅’重点扶持条件,我马上给银行打电话协调。”
走出办公楼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林夏打了个寒颤,李明立刻脱下外套披在她肩上。两人相视一笑,疲惫中带着劫后余生的释然。
远处,恒远的厂区轮廓在晨光中清晰起来,新换的LEd厂牌循环播放着“中国精度,恒远制造”。这一仗,他们用技术和勇气守住了底线,却也明白:在制造业的战场上,永远没有真正的停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