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忻州市《河曲县》(1 / 2)

在山西省忻州市的西北部,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有一座独特的县城——河曲县。它地处晋、陕、蒙三省区的交界地带,黄河从这里蜿蜒而过,留下76公里的壮美河曲,因此得名。这里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地方。

河曲县下辖6镇5乡,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特色。

- 文笔镇:作为河曲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笔镇犹如县城的心脏,活力满满。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琳琅满目。县城的主要行政机构、商场、学校和医院都集中于此,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镇内的文笔塔,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塔高而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望见,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县城,见证着它的发展变迁。文笔镇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街巷,青石板路、古朴的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与现代的繁华相互映衬。

- 楼子营镇:位于河曲县北部,紧临黄河。它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重要的水运码头和商贸集散地。这里的居民大多以农业和商业为生,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产业较为发达。镇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街、古宅错落有致,砖雕、木雕精美绝伦,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楼子营镇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每逢节日,当地居民会举办热闹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刘家塔镇:地处河曲县东部,地势较高,多山地丘陵。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是主要产业之一。刘家塔镇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山间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小杂粮、海红果等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镇内的一些村庄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居民们热情好客,游客来到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 巡镇: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巡镇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城墙和烽火台遗迹,让人不禁联想到往昔的金戈铁马。这里的商业也较为繁荣,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每逢集日,周边乡镇的人们都会前来买卖商品,热闹非凡。巡镇的传统手工艺也颇具特色,如剪纸、面塑等,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富有艺术价值,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旧县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镇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古庙宇、古戏台等,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旧县镇还是河曲民歌和二人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情有独钟,人人都能哼唱几句。在农闲时节或节日庆典,村民们会自发组织演出,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旧县镇的红葱种植也颇具规模,红葱品质优良,口感辛辣,远近闻名。

- 沙泉镇:位于河曲县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这里是一个宁静的小镇,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沙泉镇的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同时,当地的畜牧业也有一定规模。镇内的一些村庄还保留着传统的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别具一格。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鹿固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全乡耕地面积广阔,主要种植糜谷、豆类、玉米等农作物。这里的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农作物产量较高。鹿固乡的乡村风光十分秀丽,田野一望无际,村庄错落其间。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麦浪、饱满的谷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村民们在传统节日里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元宵节的花灯会等,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 单寨乡:地处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景观独特。这里有许多奇峰异石、幽深峡谷,吸引了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探险。单寨乡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当地的羊肉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乡内的一些村庄交通不便,但却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村民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土沟乡: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境内有许多奇特的土林和沟壑,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土沟乡的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同时,土沟乡也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寺也乡: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较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寺也乡的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当地的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良好。乡内有一些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逢庙会,周边的信众都会前来朝拜,香火旺盛。这些寺庙和道观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当地的文化遗产,见证了寺也乡的历史变迁。

- 赵家沟乡:位于河曲县的偏远山区,是一个相对贫困的乡镇。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赵家沟乡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殖山羊、种植中药材等,努力实现脱贫致富。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赵家沟乡的人们热情好客,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赵家沟乡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河曲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河曲属赵;秦汉时,归太原郡管辖。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这里设置了河西郡,河曲成为河西郡宣武县的一部分。南北朝时,河曲属北魏。唐代,它隶属于太原,为岚州宜芳县地。北宋熙宁年间,河曲属代州。金贞元时期,正式设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河曲县升为州,后更名“隩州”,兴定年间又改隶岚州。元宪宗时期,州县被省入保德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曲再次置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隶太原府,别号“荧台”。清雍正年间,河曲改隶保德州,乾隆时期,迁治河保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曲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白朴自幼聪慧,擅长诗词曲赋,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等,以其精彩的剧情、优美的文辞,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在舞台上不断上演。白朴的文学成就不仅为河曲县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河曲县还是北宋杨家将的故里。杨家将满门忠烈,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杨家将领,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入侵,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河曲人。在河曲,人们至今仍传颂着杨家将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了河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河曲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家国的热爱。

河曲县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 娘娘滩:被誉为“黄河第一岛”,是一个凸形的小岛,四面环水,风光秀美。传说汉文帝之母薄姬曾在此居住避难,因此岛上建有娘娘庙,以纪念这位传奇的女性。娘娘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庙内供奉着娘娘的塑像,香火常年不断。岛上还有一座海潮禅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寺庙的建筑气势恢宏,内部的佛像庄严肃穆。每到宗教节日,岛上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前来朝拜。站在娘娘滩上,眺望四周,黄河水奔腾不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 石径禅院: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风格古朴独特。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悬空的石径,沿着陡峭的山崖蜿蜒而上,通向弥勒佛洞。传说这里还存有大禹治水的痕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走进石径禅院,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寺内的钟声悠扬,香烟袅袅,让人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慰藉。禅院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四季景色各异,无论何时前来,都能感受到它的宁静与祥和。

- 白朴公园:以元代戏曲家白朴的名字命名,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公园内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园内建有文笔塔,这座塔高耸入云,是河曲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登上文笔塔,可以俯瞰整个县城的美景。公园内还有白朴书院,展示了白朴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戏曲家。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 岱岳殿:始建于金代,明清时期多次进行修葺。这座殿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金代和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殿内壁画艺术价值极高,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人物肖像、自然风光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岱岳殿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届时,周边的百姓都会前来赶庙会,庙会上有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展销,热闹非凡。

河曲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河曲民歌和二人台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河曲民歌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歌词委婉动人,曲调凄美悠扬,以反映生产劳动、情爱相思为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2006年,河曲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西口文化交流的产物,见证了晋、陕、蒙三省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都能听到河曲人哼唱民歌,歌声中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