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团队努力克服技术难题时,外部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一些国际文化保护组织对蒙古国将文化遗产上链的做法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虽然先进,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可能会削弱其原有的文化价值。甚至有个别组织发表声明,呼吁抵制这项计划。
面对这些质疑和压力,鄂嫩没有退缩。他决定亲自前往国际文化保护组织进行解释和沟通。在一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鄂嫩站在演讲台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展示了区块链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优势:“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为文化遗产提供最安全的保护。我们不是在削弱文化价值,而是在用现代科技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获得新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它们。”
他的一番话,引起了现场专家学者们的热烈讨论。经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许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逐渐改变了看法。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站起身来,说道:“蒙古国的这项尝试非常有意义,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保护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后,鄂嫩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了信心。经过数月的努力,《大札撒》条文和斡耳朵金帐设计图终于成功上链。当最后一个区块被标注上“来自长生天的启示”时,整个团队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在区块链技术的保护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永久保存,还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跨越时空,领略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而鄂嫩所说的“大统一”思维,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用现代科技将古老的文化遗产统一保护起来,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桥梁。
在草原的夜色中,鄂嫩站在星空下,望着远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文化遗产等待着被保护和传承。而区块链技术,将带着“来自长生天的启示”,继续守护着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让它们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