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整顿沪州金融市场(1 / 2)

朱大壮这趟来沪州除了弄死间谍和汉奸,就是来整顿金融市场的。

因为从去年十月开始接连发生了,沪州源丰润银号倒闭,晋大、会大、协大、协丰、鼎生等钱庄倒闭的事件,亏损公私银款达5000余万,沪州处于惊惧不安之中。

商务总会致电南都,请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迅速筹款500万两,“以挽危局”。

期间还发生了鼎生等钱庄经理王调甫与副经理赵养田欲携款逃逸事件。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实际上是橡胶股灾的余波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炎国落后的金融体系和僵化的金融管理水平才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此时的沪州金融市场实际上就是冒险家的乐园,买办资本和外国资本轮流坐庄,一次次地坑害普通老百姓。

更严重的是金融市场的动荡造成了民族资本的萎缩,众多民族资本这场金融危机中被收割,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炎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所以在朱大壮来沪之前,南都政府就出台了《金融管理条例》,但是此时单纯的依靠政策调整根本无法解决这个危局,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背后还有外国资本在兴风作浪。

更重要的是朱大壮要借此机会收回海关控制权,彻底收回炎国的金融主权。

在宁鹰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相继与宁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宁国丧失了尤为重要的海关控制权和关税自主权。

就当时的宁国政府而言,之所以放弃海关控制权和关税自主权,除了国运衰弱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宁国政府对当时的国际贸易规则并不熟悉。

早在1842年签订《南都条约》之时,宁国政府就表示同意对进口商品征收5%的进口关税,由此便开启了一个国家根据条约规定来征收关税的先河。

就这样,宁国关税自主权被让了出去,随后的最惠国条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更使这一待遇惠及其他国家。

由于宁国政府对外国商行并不熟悉,便委托鹰国领事李泰国创建宁国海关,对国外商品收取进口关税。

李泰国虽然为宁国政府成立了海关,但真正使这一机构声名鹊起的却是其继任者,1863年到任的郝德。

在郝德的主持下,宁国海关成为了宁国政府可以获得西方贷款的保障机关。

伴随着1895年宁倭战争后签订的《下关条约》和之后的《靖州条约》,为了还巨额的战争赔款,宁国政府不得不以海关全部税收作为抵押向外国进行借款。

这一做法使宁国海关参与到国内的货币体系,并使得海关总税务司在宁国国内事务中获得了较大的发言权。

在此期间,除去必要的海关运营费用外,宁国的海关全部关税都交给了在沪州的一个代表外国债权人在宁利益的国际银行业委员会。

在支付各项赔款之前,关税被托管给鹰国的汇丰银行。

只有缴纳赔款和贷款等费用后的剩余部分,总税务司才会交还给宁国政府。

面对巨额的庚子赔款,海关收入难以应付。

宁国政府动用一部分常关税,使海关总税务司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独立性。

所以说,此时的宁国等于是敞开大门让人从家里搂钱,不管你有什么手段,面对没有金融主权的现状,你都只有被收割的份儿。

但是现在不同了,朱大壮挟大胜之威来到沪州,就是要把宁国丧失已久的金融主权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