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闻言,身体微微一震,握着茶杯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收紧了几分,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他想起自己这些年,为了躲避仇家,也为了寻求真知,游历天下,所见所闻,无不是官逼民反,豪强兼并,饿殍载道,白骨露野的凄惨景象。他也曾有过“澄清玉宇,济世安民”的满腔热血与雄心壮志,只是苦于明主难寻,报国无门,方才心灰意冷,选择与好友一同在此隐居避世,以读书弈棋,排遣胸中块垒。
林凡的这番话,无疑是再次点燃了他心中那熄灭的火焰!
“将军之言,振聋发聩,庶……愧不敢当。”徐庶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荡,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凝视着林凡,沉声道,“实不相瞒,庶在此卧龙岗隐居,亦是心有不甘。每念及天下苍生之苦,便夜不能寐,食不甘味。若将军真能如传闻所言,以仁义为本,以科技为辅,匡扶汉室,安定天下,庶……庶愿为主公效绵薄之力!”
林凡闻言,心中大喜过望!他知道,自己这番推心置腹的言辞,终于打动了这位颍川名士!
“先生肯出山相助,实乃林凡之幸,亦是天下苍生之幸!”林凡激动地站起身,郑重地向徐庶行了一礼,“林凡在此立誓,定不负先生所托,必将竭尽所能,扫平奸佞,重塑乾坤!”
徐庶亦是起身回礼,神色郑重道:“主公言重了。庶既择主,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庶还有一事相求,不知主公可否应允?”
“先生但讲无妨!”
徐庶微微一笑,道:“庶有一挚友,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亦隐居于此地不远处的隆中山中。其才华横溢,学究天人,胸中所藏之韬略,经世济民之良策,胜庶十倍不止!若主公能得其辅佐,则如虎添翼,霸业可成,天下可定!庶愿为主人引荐,只是……”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继续道:“孔明此人,性情高洁,志向远大,常自比管仲、乐毅,非明主不事。且其心中,似乎早已对某位以仁德闻名于世的皇室宗亲,有所期许。庶虽愿为主人引荐,但孔明最终是否会选择辅佐主人,庶亦不敢断言。还望主公能以至诚之心,亲自前往拜访,以示求贤之意。”
林凡闻言,心中虽然对诸葛亮可能不会选择自己而感到一丝遗憾,但也明白,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更何况,他深知历史上诸葛亮与刘备之间那段“三顾茅庐”的君臣佳话,那几乎是“命中注定”的羁绊。自己虽然拥有超越时代的科技和理念,但在“仁德”这个标签上,此刻的自己,或许还无法与那位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忘初心、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相比。
“先生之意,林凡明白了。”林凡坦然一笑,道,“强扭的瓜不甜。孔明先生既有自己的抉择,林凡亦当尊重。不过,能得先生引荐,与这等旷世奇才见上一面,聆听其高论,亦是林凡之幸。无论结果如何,林凡此行,都了无遗憾。”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更何况,林凡相信,只要我能持之以恒,推行仁政,以科技强国,让这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即便孔明先生今日不选择我,他日,也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甚至……主动前来相助,亦未可知!”
徐庶看着林凡那充满自信与豪情的眼眸,心中不由得再次生出几分敬佩。此等胸襟与气魄,确实非寻常诸侯可比!
“主公能有此心,庶深感欣慰。”徐庶笑道,“既如此,庶便即刻修书一封,并亲自陪同主公,前往隆中拜会孔明。至于能否请动卧龙,便看主公之造化了。”
林凡大喜,再次向徐庶深施一礼:“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第二卷 逐鹿中原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