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浩拱手:\"臣偶得前八十回抄本,确实字字珠玑。若成完璧,必为传世之作。\"
雍正若有所思:\"江南文脉,不可轻断。\"他忽然决断,\"准李辰浩所奏。曹寅革职留衔,限期三年补缴全部亏空。宅邸暂不查抄,准其子继续创作。但...\"语气陡然转厉,\"着两江总督严密监视,若有一两银子去向不明,立即锁拿问罪!\"
李辰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皇上圣明!\"
张廷玉还想再谏,雍正已挥手退朝。走出养心殿,秋雨扑面,张廷玉拦住李辰浩:\"李大人好手段。只是老夫不解,你为何对一部小说如此上心?\"
李辰浩望着雨幕:\"张中堂,有些东西,比银子珍贵。\"说完,撑伞步入雨中。
三日后,圣旨下达江宁。曹寅接旨后,老泪纵横,对着北方紫禁城方向连连叩首。其子曹雪芹得知《红楼梦》手稿得以保全,更是喜极而泣,连夜修改文稿,在扉页添上\"御览\"二字,以表感恩。
然而,这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深秋某夜,李辰浩正在府中批阅文书,管家匆匆来报:\"老爷,粘杆处的人在外面。\"
李辰浩心头一紧。粘杆处是雍正亲自掌握的特务机构,深夜造访,绝非好事。
\"请。\"
一名精瘦男子无声无息地进入书房,递上一份密报:\"皇上命小的交给大人。\"
李辰浩展开一看,是两江总督新奏:曹寅在接旨后,曾秘密会见八阿哥门人。
烛光下,李辰浩的手微微发抖。他冒险保全曹家,难道换来的竟是通敌嫌疑?
\"皇上还有何旨意?\"他强自镇定地问。
男子低声道:\"皇上只说,让李大人明日早朝后单独觐见。\"
这一夜,李辰浩辗转难眠。他想起张廷玉的警告,想起雍正多疑的性格,更想起曹雪芹那部尚未完成的小说。若因自己一时仁慈而引火烧身,不仅前程尽毁,恐怕连那《红楼梦》也难逃焚毁命运。
次日养心殿内,雍正面无表情地听完李辰浩的解释,突然问道:\"李卿,你与曹家可有私交?\"
李辰浩跪地:\"臣与曹家素无往来,纯粹是为朝廷着想。\"
\"是吗?\"雍正从案头拿起一本手抄册子,\"这是朕命人从曹家抄来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你看看吧。\"
李辰浩双手接过,翻开一看,顿时如坠冰窟——书页空白处,竟有人用朱笔批注:\"李大人雅鉴\"四字!
\"皇上明鉴!\"李辰浩急声解释,\"臣确实读过《红楼梦》抄本,但从未与曹家直接往来。这批注定是书商所为!\"
雍正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道:\"起来吧。\"语气出奇地平静,\"朕信你。\"
李辰浩如蒙大赦,却听雍正继续道:\"但曹寅私会八阿哥党羽,罪不可赦。朕已命人将其锁拿进京。《红楼梦》手稿...\"他顿了顿,\"既与你无关,就继续留着吧。\"
走出养心殿,秋阳刺目。李辰浩知道,曹寅在劫难逃,但至少那部小说得以保全。而他与雍正之间,那道无形的裂痕,恐怕再难弥合。
转过宫墙,他看见张廷玉站在不远处,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两人目光相接,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辰浩挺直腰板,大步向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余地。政治漩涡中,仁慈是奢侈的,但他不后悔为那部小说争取了一线生机。
也许百年之后,世人记住的不是这场政治风波,而是那部侥幸存世的《红楼梦》。想到这里,李辰浩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