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首次战后数据分析(2 / 2)

李辰浩活动了下酸痛的肩膀:\"马上就好。赵兄,你看这个。\"他指着刚完成的图表,\"我军弓箭手平均每人携带二十支箭,实战中平均消耗十五支,这意味着若战斗延长,将有五分之一的弓箭手无箭可用。\"

赵书办睡意全无,凑近细看:\"这...确实是个问题。\"

\"所以我建议,日后出征,每名弓箭手至少应配三十支箭。\"李辰浩在建议栏写下这条,又补充道,\"当然,这需要平衡负重和机动性...\"

半月后,一份装订整齐的册子摆在了岳钟琪的案头。封面上工整地写着《鹰嘴崖战役伤亡统计与武器损耗报告》,署名\"兰州大营书办李辰浩谨呈\"。

岳钟琪翻阅片刻,突然拍案叫绝:\"妙!这些数据和分析,正是我军所需!\"他立即命人誊抄一份,快马送往四皇子胤禛处。

三日后,李辰浩正在帐中核对粮草数目,忽有亲兵来报:\"李书办,四爷要见你!\"

李辰浩手一抖,墨汁滴在账本上。他匆忙整理衣冠,随亲兵来到中军大帐。

帐内,胤禛正与几位将领议事。李辰浩跪地行礼:\"下官李辰浩,拜见四爷。\"

\"起来吧。\"胤禛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你的报告,本王看了。\"

李辰浩心跳如鼓,不敢抬头。

\"说说看,为何想到做这样的统计?\"胤禛问道。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回四爷,下官以为,战争不仅是勇气与力量的较量,更是经验与智慧的积累。详细记录每次战斗的得失,分析成败原因,方能避免重蹈覆辙,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帐内一片寂静。片刻后,胤禛轻笑一声:\"好一个'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李辰浩,你可知你的这份报告,在我大清军中尚属首例?\"

\"下官...不知。\"李辰浩老实回答。

\"起来说话。\"胤禛语气缓和了些,\"你的分析很有见地。特别是关于火枪保养和弓箭配给的建议,本王已命人着手改进。\"

李辰浩这才敢抬头,只见胤禛手中正拿着他的报告,上面有不少朱笔批注。

\"不过,\"胤禛话锋一转,\"你的统计还可更完善。比如,为何不记录士兵的从军年限?老兵与新兵的伤亡比例,或许更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

李辰浩眼前一亮:\"四爷明鉴!下官疏忽了。\"

\"此外,\"胤禛继续道,\"武器损耗与环境的关系也值得记录。西北风沙大,对火枪机括的影响如何?昼夜温差对弓弦张力有何影响?这些数据若能量化统计,对日后行军打仗大有裨益。\"

李辰浩激动不已:\"下官明白了!四爷高瞻远瞩,下官愿继续完善此法。\"

胤禛满意地点点头:\"即日起,你专职负责军中数据统计,可直接向本王汇报。所需人手物资,尽管提出来。\"

\"谢四爷信任!\"李辰浩深深一揖,心中澎湃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兴起,竟开创了军中先例。

离开大帐时,岳钟琪追上来,笑着递给他一卷竹简:\"李书办,不,现在该叫你李统计了。这是四爷赏你的《孙子兵法》手抄本,上面有四爷的亲笔批注。\"

李辰浩双手接过,如获至宝。翻开第一页,只见空白处一行朱笔小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统计数据,知彼之始也。——胤禛\"

夕阳西下,李辰浩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他手中紧握《孙子兵法》,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他要设计一套标准的统计表格,培训助手,将这套方法推广到全军。

风吹动他的衣袍,也吹散了战场上最后的硝烟。李辰浩知道,自己开创的这项工作,或许比一场局部的胜利更为重要。因为战争从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是数字背后的智慧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