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京郊巡田遇饥民(2 / 2)

李辰浩心头一跳——这不正是历史上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吗?他迅速捡根树枝在地上演算:\"以大兴县为例,若将全县丁银两万四千两摊入八十三万亩耕地,每亩不过加征...\"

\"荒谬!\"身后突然传来邬思道的呵斥。老瘸子不知何时跟来了,拐杖杵得泥土飞溅,\"丁是丁,亩是亩,祖宗成法岂能轻改!\"

胤禛却盯着地上的算式若有所思:\"继续说。\"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如此,无地者不纳丁银,少地者少纳,多地者...\"他故意停下,看着胤禛眼睛,\"多纳。\"

邬思道冷笑:\"说得轻巧!那些豪绅...\"

\"正是要他们多纳!\"胤禛突然厉声道,眼中精光暴射,\"兼并土地却逃漏丁税,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王柱子听不懂官话,却扑通跪下:\"青天大老爷!若能按地收税,小老儿三个孙子就有活路了!\"说着从怀里掏出张发黄的借据。

李辰浩接过一看,顿时变色——借据右下角赫然盖着个银杏叶形状的印记!

\"老伯,这印...\"

\"是'金叶钱庄'的戳子。\"王柱子老泪纵横,\"借二两银子,三年滚成二十两...地都抵给他们了...\"

返程马车上,胤禛一直摩挲着那张借据。途经卢沟桥时,他突然开口:\"李辰浩,你可知银杏社放贷的银子从哪来?\"

\"微臣愚钝...\"

\"是漕粮折色!\"胤禛冷笑,\"他们勾结粮道,将百姓缴纳的粮食低价折银,再高价放贷!\"说着将借据撕得粉碎,\"好个'金叶钱庄'!\"

回到王府已是三更。李辰浩正整理今日见闻,邬思道却拄拐闯入:\"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蛊惑王爷变乱祖制!\"

\"先生此言差矣。\"李辰浩不卑不亢,\"丁税逼得百姓家破人亡,长此以往...\"

\"你以为老夫不懂?\"邬思道突然暴怒,拐杖将茶几砸出个坑,\"三十年前老夫就上过《丁银弊政疏》!结果呢?\"他扯开衣领,露出胸口一道狰狞疤痕,\"差点死在宁古塔!\"

李辰浩愕然。原来这位保守派谋士,年轻时竟是改革先锋?

邬思道喘着粗气:\"听着,摊丁入亩动了天下仕绅的奶酪。王爷若行此事...\"他突然压低声音,\"银杏社会第一个要他的命!\"

\"为何?\"

\"因为他们的金主,正是那些兼并土地的豪强!\"邬思道眼中闪过诡异的光,\"当年太子也提过类似新政...\"

话未说完,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胤禛竟亲自来了,手中拿着份奏折草稿:\"李辰浩,按这个思路重写《请试行摊丁入亩疏》,明日卯时呈上。\"

邬思道还想劝阻,胤禛却抬手制止:\"先生,本王今日亲眼所见...\"声音罕见地有些哽咽,\"那些孩子...饿得只剩一把骨头...\"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案头那份草稿上。李辰浩看到胤禛亲笔添了一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其竭泽而渔,不如薄赋轻徭...\"

窗外,一片金黄的银杏叶飘落在砚台边,叶脉在月光下如血丝般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