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浩战战兢兢起身,发现胤禛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他。那目光犹如实质,仿佛要穿透皮肉,直窥心底。
\"火耗归公后,如何确保州县不会另立名目盘剥百姓?\"胤禛又抛出一个难题。
他思索片刻,决定冒险一搏:\"草民斗胆,请王爷推行'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胤禛眼中精光一闪。
\"准许特定官员密折专奏,直达天听。\"李辰浩解释道,\"如此则地方官员不敢欺瞒,朝廷也能掌握实情。\"
书房内突然安静得落针可闻。胤禛的手指在案上轻轻叩击,每一声都像敲在李辰浩心上。良久,王爷才缓缓开口:\"你可知这'密折专奏'四字,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李辰浩心头一凛,却昂首道:\"为社稷计,为黎民计,草民以为值得一试。\"
胤禛忽然笑了。那笑容转瞬即逝,却让他看到了这位冷面王爷的另一面。\"好一个'为社稷计'!\"胤禛从案后起身,踱到窗前,\"李辰浩,你父亲当真只是钱谷师爷?\"
同样的问题,三日前邬思道也问过。李辰浩谨慎回答:\"家父早年游历甚广,见识过些风土人情。\"
\"是么?\"胤禛背对着他,\"本王查过,京城并无姓李的钱谷师爷。\"
李辰浩心跳几乎停滞。他早该想到,以雍亲王的手段,怎会不查他的底细?正不知如何作答,忽听门外传来邬思道的声音:\"王爷,户部急报。\"
胤禛皱眉,扬声道:\"进来。\"
邬思道拄着拐杖推门而入,看到李辰浩时微微点头,随即递上一份加急文书。胤禛快速浏览,脸色越发阴沉:\"马齐的门生开始闹事了。\"
邬思道轻声道:\"浙江道御史联名上奏,说火耗归公是'与民争利'。\"
\"荒谬!\"胤禛将文书重重拍在案上,\"他们贪墨国库就是'为民请命'?\"转向李辰浩,\"你且退下。三日后此时再来,本王还有话问你。\"
李辰浩如蒙大赦,连忙叩首告退。邬思道亲自送他出书房,在廊下低声道:\"李公子今日对答甚妙。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院墙,\"王爷查你底细的事,莫要外传。\"
李辰浩心头一紧:\"邬先生,草民...\"
\"不必解释。\"邬思道摆摆手,\"令尊之事,我略知一二。三日后,我自有话对你说。\"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这些银两,权作这几日的用度。记住,别再去见那个红缨吏。\"
李辰浩大惊失色。邬思道竟连张德海的事都知道!他还想再问,邬思道已转身回了书房,只留下一个蹒跚的背影。
王府小厮引着李辰浩出府,这次走的是更隐蔽的角门。马车已在等候,却不是来时那辆,而是辆不起眼的青布小轿。
\"邬先生吩咐,送公子去新住处。\"小厮低声道,\"公子原先的住所,已经不安全了。\"
李辰浩心头涌起不祥预感。上轿前,他余光瞥见王府围墙拐角处,一个戴斗笠的身影一闪而过。
轿子穿行在京城错综复杂的小巷中,李辰浩掀开轿帘一角,发现这路线七拐八绕,显然是为了甩掉可能的跟踪者。他摸了摸缝在衣内的笔记,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卷入了一场比想象中更危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