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军防线近在咫尺,但德军指挥部权衡利弊后,认为当下并非进攻的最佳时机。他们将战略重心坚定地转向河东岸已占领的几个州,试图深度挖掘当地资源,全方位强化军事力量,以应对愈发复杂的局势。然而,随着各方势力新动向的传来,危机正悄然迫近。
一、工业大摸底:资源的深度挖掘
德军对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等河东岸占领区展开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工业大摸底行动。他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团队,深入到每一座工厂、每一处矿山,详细记录各类工业设施的产能、技术水平以及可利用价值。
在宾夕法尼亚州,调查团队首先来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煤矿。这座煤矿有着复杂的地下巷道网络,德军不仅对当前的煤炭开采量、开采技术进行评估,还深入分析煤矿的地质结构,探讨是否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可能性。他们与经验丰富的矿工交谈,了解煤矿的运营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升煤炭产量的线索。
与此同时,在钢铁厂,调查人员仔细检查每一台炼钢设备。从巨大的高炉到精密的轧制机械,他们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技术专家们还研究钢铁厂的工艺流程,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技术,提高钢材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德军对武器装备制造的更高需求。
在纽约州,电子工厂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德军对这些工厂生产的各类电子元件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详细了解电子元件的生产工艺、性能参数,试图寻找能够应用于军事通讯、武器制导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调查团队还与工厂的工程师们进行深入交流,询问他们在电子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规划。
除了传统工业,德军对新兴产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一些小型科技企业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力的新技术,如新型材料的研发、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德军敏锐地意识到它们在军事领域的潜在价值,将其纳入重点研究范围。
二、新科技军事应用:提升战斗力的探索
德军在工业大摸底的过程中,致力于将新科技应用到军事领域,以提升自身战斗力。他们设立了专门的科研项目组,针对摸底过程中发现的有潜力的技术,进行军事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其中,对先进的通讯技术的应用成为重点项目。德军技术人员在获取美国的摩托罗拉爆话机通讯技术后,不仅仅满足于仿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创新。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爆话机的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测试。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天线,优化信号处理算法,经过反复的失败与改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改良后的爆话机不仅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内保持稳定通讯,而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也大幅提升。这种新型爆话机开始大规模装备德军部队,从基层的排级单位到高级指挥部门,都配备了这一先进通讯设备。在一次实战演练中,德军不同作战单位之间通过新型爆话机实现了高效、准确的通讯。即使在模拟的敌方电子干扰环境下,通讯依然畅通无阻,各单位能够迅速执行指挥官的指令,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材料科学方面,德军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原本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科研项目组迅速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将其应用于武器装备制造的可能性。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他们成功地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坦克装甲和飞机机身的制造。使用这种新型合金材料制造的坦克装甲,在减轻重量的同时,防护性能却得到了提升,使得坦克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而应用在飞机上,飞机的航程更远,速度更快,空战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外,德军还对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军事应用开发。他们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火炮系统,实现了火炮的自动瞄准和射击。在战场上,火炮操作人员只需输入目标参数,火炮就能自动调整射击角度和装弹,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和命中率。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德军在火力打击方面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三、机场扩建与军事部署强化:构建空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