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高压管控 难灭抗争(1 / 2)

德军虽凭借傀儡政府与福利政策在南美洲营造出了表面的平静,但他们心里清楚,潜在的反抗威胁犹如隐藏在暗处的利刃,时刻可能刺痛他们的统治。为了进一步加固统治根基,将反抗的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德军决定实施一系列更为严酷且全面的管控措施,试图让南美洲人民在恐惧与压迫中彻底屈服。

身份证制度如同一张严密的大网,被德军以强硬且高效的手段在南美洲各国强制铺开。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到处都设立了登记点。德军下达命令,要求所有民众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前往登记并领取身份证。这些身份证制作精细,上面详尽记录着个人的各类信息,不仅有姓名、年龄、籍贯、家庭关系等基本内容,甚至还包含德军根据各种可疑标准做出的政治倾向评估。在阿根廷,一队队德军士兵挨家挨户地进行督促。一位行动不便的阿根廷老人,因无法及时前往登记点,德军士兵毫不留情地直接闯入他家,粗暴地将老人强行带走去登记。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愤怒,可面对德军黑洞洞的枪口和强壮的体魄,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服从,眼中噙满了屈辱的泪水。

对于年轻人,德军制定了一套看似“合理”却别有用心的政策。一旦年轻人成年,便会被不由分说地安排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在委内瑞拉,刚满十八岁的胡安,心中怀揣着在本地油田附近找份工作,陪伴父母和妹妹的简单梦想。然而,德军的一纸调令,无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将他派往遥远的山区参与军事设施建设。胡安被迫与年迈体弱的父母和年幼懵懂的妹妹分离,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眼中满是不舍与愤懑。德军如此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把潜在的反抗力量分散开来,削弱其凝聚力;另一方面则是妄图充分利用年轻人充沛的劳动力,为其疯狂的战争需求服务。

供给制,这个表面上打着保障民众生活旗号的制度,实际上是德军用来控制资源、钳制民众思想与行动的阴险手段。在巴拉圭,德军设立了众多物资分配中心,这些中心就像一个个权力的据点,掌控着民众的生存命脉。德军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极为苛刻的标准给民众发放生活物资。每天,民众们能领到的食物不仅数量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下咽。一位巴拉圭妇女,颤抖着双手接过分到的发霉面包,眼中满是绝望的泪水,欲哭无泪。德军公然宣称,只有那些对他们的管理绝对服从、未参与任何反抗活动的家庭,才有资格获得相对充足一些的物资。这种赤裸裸的威逼利诱,试图逼迫民众在生存的压力下放弃反抗,乖乖顺从他们的统治。

保甲制的推行,更是让南美洲民众陷入了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恐怖境地。德军将民众按照区域精心划分成一个个保甲单位,如同把他们关进一个个无形的牢笼。他们制定了极其残酷的连坐规定:一保之内,只要有人参与反抗活动,其余各户都要遭受连坐之罚。在阿根廷的一个宁静小镇,一个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仅仅因为偷偷传播反抗传单,就被德军敏锐地察觉到。德军迅速展开行动,年轻人本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而他所在保甲的所有家庭,无一幸免地受到牵连。他们的物资供应被大幅削减,原本就勉强维持生计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德军士兵还气势汹汹地闯入他们家中,强行搜查破坏,使得原本温馨的家园变得一片狼藉。这种残酷的制度让邻里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恐惧,曾经的信任被彻底摧毁,人们生活在无尽的压抑与恐慌之中。

而对于那些胆敢为反抗军或反抗组织提供情报及帮助的人,德军的惩罚可谓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一旦被发现,他们本人以及所有亲朋好友的福利将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取消。这些人不仅要承受失去福利后的生活困苦,还要被强制送往劳动营,在德军如狼似虎的严密监管下从事非人的艰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