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州霸主的前世今生——大友氏兴衰录
在九州北部丰后国府内城的天守阁上,第二十一代当主大友宗麟凝视着海平面上若隐若现的南蛮商船。这位被称为";九州三雄";之一的战国大名不会想到,自己正在见证一个时代最后的辉煌。自镰仓时代受封丰后以来,大友氏历经三百余年经营,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巅峰,却也站在了命运的分水岭。
#### 一、乱世源流:武士之家的诞生
(1)关东武士的九州迁徙
承久三年(1221年)的承久之乱中,源赖朝麾下的御家人大友能直因战功显赫,被幕府任命为丰后、筑后、肥后三国守护。这位来自相模国的关东武士率领着三百骑亲兵,穿越箱根险隘,经东海道、山阳道,历时四十五日抵达丰后国府中。随行的武士团中,既有擅长骑射的弓马达人,也有精通筑城的工事专家,这支多元化的队伍成为大友氏扎根九州的基石。
(2)守护职权的确立与扩张
大友能直在丰后国府中(今大分市)建立居馆时,特意选址于大野川与乙津川交汇处的台地。这里背靠鹤见岳,面朝别府湾,既是天然的防御要塞,又是控制海上贸易的要冲。初代当主通过";守护请";制度,将国衙领地的年贡征收权收归己有,又在建长元年(1249年)获得对商船征收";津料";的特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3)南北朝时期的战略抉择
建武三年(1336年),第七代当主大友氏泰面临南北朝的对立。他审时度势,选择支持足利尊氏的北朝势力。在筑前国多多良浜之战中,大友军以两千精骑突入南朝菊池军侧翼,配合足利直义的本队完成夹击。此役后,大友氏不仅保住了三国守护职,更获得对马、壹岐两岛的临时支配权,势力范围首次延伸至九州西北海域。
#### 二、战国风云: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1)家督之争与领国再编
文明十六年(1484年),第十五代大友亲繁去世引发的";文龟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亲繁长子政亲与次子亲治各自笼络家臣,将丰后国划分为南北两大阵营。这场内乱最终以政亲自杀、亲治继位告终,但大友氏趁机推行";分国法";改革:将家臣团按军事职能划分为";枪组";";铁炮组";";船手组";,并建立轮番驻防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2)南蛮贸易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