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到了韩国,直接跟韩王说:韩弱秦强,如果与秦为敌,一定是死路一条。如果秦的大兵压境,你以为还会有人带兵来救你吗?
现在各国都自身难保,你还指望合纵抗秦能管什么用吗?现在苏秦死了,再也没有人会把六国统一起来。现在要想保住自己的国家,跟秦结盟是最好的办法。跟秦结盟的国家,秦一定不会去讨伐,不跟秦结盟的国家,一定是秦讨伐的对象。韩王怕了,愿意与秦国结盟。
张仪说服了楚国,韩国与秦结盟,张仪回到秦国向秦惠文王汇报了此事,秦惠文王很高兴,封给张仪五座城邑,称张仪为武信君。能说服诸侯国与秦结盟,是最好的办法,比打仗强多了。秦惠文王又派张仪向东去游说齐国。
齐国的国君是齐湣王,齐湣王有些昏庸,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下,齐湣王没了主张。觉得张仪说的有些道理,既然其他诸侯国都与秦结盟,如果齐不与秦结盟,齐一定会把攻击的目标对准齐国,齐国可就危险了。想到这,齐王对张仪说:齐国地处东海边缘,偏僻落后,孤陋寡闻,没有长远打算,听先生这么一说我懂了,我愿意与秦结盟。
张仪说服了齐国,任务已完成了大半。离开了齐国,便赶往赵国,去劝说赵王与秦结盟。张仪对赵王说:赵与秦是邻国,赵本当与秦结成友好邻邦,建立互不侵犯条约。现在各诸侯国都与秦结成友好邻邦,而赵没有,这不就等于说赵是秦的敌对国吗?那你们赵国一定是秦攻击的对象,如果秦大兵压境,赵当如何?
赵王马上回答:赵愿意与秦结盟。并愿意割让土地乞求秦谅解。
张仪离开赵国,向北到燕国做燕昭王的工作。做燕昭王的工作,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因为其它五国都已与秦结盟,自己不与秦结盟,能有好日子过吗?所以燕同意不同意都得同意。
张仪好不容易使秦与六国结盟,为秦立了汗马功劳,却因为秦惠文王逝世而发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