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返回时路过陈国,陈国不想让齐军穿城而过,就叫齐军走城东难行的山路。齐知道了陈国的用意,很生气,当年秋便出兵伐陈。
齐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在葵丘与各诸侯会盟。周襄王派宰孔赏赐给桓公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丹彩装饰的弓箭,天子乘坐的车乘并特许桓公不必下车拜谢。桓公本想同意,管仲却说:“不可以。”
齐桓公只好下车拜谢接受了赏赐。这年秋天,桓公又一次与各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表露出傲慢之色。周王派宰孔参加了会盟,各诸侯见齐桓公傲慢无礼,有些人便有了叛心。
晋献公因为有病,迟到了,正好遇见宰孔。宰孔说:“齐桓公傲慢了,你不必去了。”
晋献公听了此言,就没有去参加盟会。这一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杀死了献公的少子奚齐和卓子,晋国大乱。
此时,在齐国朝堂之上,大夫们就晋国之乱议论纷纷。有人提议趁机攻打晋国,以图扩大齐国疆土。齐桓公有些心动,望向管仲。
管仲却摇头道:“晋国内乱,我们若此时出兵,虽可得利,但会被诸侯视为趁火打劫,有损齐国威望。不如派使者前往晋国,协助稳定局势,展现我齐国之大义。”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派隰朋为使者带领一支部队前往晋国。来维护晋国的安定,与各方势力周旋,帮助新君夷吾即君位。新君感恩齐国相助,与齐国结为盟友,齐军撤回。
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听闻晋国内乱,竟蠢蠢欲动,有北上扩张之势。消息传至齐国,齐桓公与管仲商议对策,决定联合诸侯,再次陈兵楚国边境,以威慑楚国,维护中原的稳定。
这时周王朝愈加衰败,诸侯兼并产生了四个强国。秦穆公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继位以来,采取各种策略,使秦一步一步走向强大,收复了失去的大量土地,称霸西域,不参加中原会盟。
晋献公一生征战,兼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成为中原大国。但到了晚年,因废长立幼,留下了隐患,献公一死,国家就乱了。幸好有秦国和齐国出兵维护和平,才使晋国转危为安。
楚成王用武力征服荆蛮之地,成为真正意义的强国。自认为是夷狄之邦,也不参与中原会盟。
唯有齐国能够召集中原诸侯会盟,齐桓公因此宣称:“寡人南征至召陵,望到了熊耳山。北征山戎、离枝、孤竹国。西伐大夏,远涉流沙。包上马蹄,挂牢战车,登上太行险道,直达卑耳山而归。”
“寡人三次召集军事会盟,六次和平会盟,九次与诸侯相会,一次匡正周天下。以前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天子,与我所做的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要封祭泰山,禅祭梁父山。”
管仲力谏,桓公不听。管仲便说:“封禅之礼,要等远方的各种珍奇异物齐全了,才能进行。”
桓公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