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通传(2 / 2)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1044 字 16小时前

据《王隐晋书》记载,李绪的儿子李秉,字玄胄,很有才华,受到当时人的尊重,官做到秦州刺史。李秉曾经回答司马文王的问题,还把这番话作为家训。他说:“从前我侍奉先帝的时候,当时有三个地方长官一起被召见。他们临走的时候,皇帝说:‘当官的人应该清廉、谨慎、勤勉,做到这三点,还怕治理不好吗?’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教导。他们走了以后,皇帝回头对我说:‘他们互相告诫的正是这个意思吧?’在座的各位贤人都表示赞同。

皇帝又问:‘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三点,应该先做到哪一点呢?’有人回答说:‘清廉当然是根本。’接着又问我,我回答说:‘清廉和谨慎的道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三点,谨慎是最重要的。清廉的人不一定谨慎,谨慎的人一定清廉,就像仁者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慈一样。所以《易经》上说‘括囊无咎,藉用白茅’,这都是谨慎到了极点的表现。’

皇帝说:‘你说得对。你能举出近世谨慎的人是谁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举出前太尉荀景倩、尚书董仲连、仆射王公仲,他们都可以算得上谨慎。皇帝说:‘这些人每天都很温和恭敬,做事也很谨慎,他们确实是谨慎的。然而天下最谨慎的人,大概只有阮嗣宗吧!每次和他谈话,谈到的都是玄妙深远的道理,而从不评论时事,也不评价人物的好坏,真可以说是极其谨慎了。’

我每次想起这些话,也足以作为明确的告诫。一个人做事,年轻时立身,不能不谨慎,不要轻易评论别人,不要轻易谈论事情,这样,后悔和怨恨从哪里产生呢?祸患又怎么能够降临呢?”李秉的儿子李重,字茂曾,年轻时就很有名,历任吏部郎、平阳太守。《晋诸公赞》说,李重以清廉着称。相国赵王司马伦因为李重有声望,就任命他为右司马。李重知道司马伦将要作乱,就以生病为由推辞,但司马伦不停地逼迫他,李重就不再保全自己,直到病得很重,被人搀扶着接受任命,几天后就死了,被追赠为散骑常侍。

李重有两个弟弟,李尚,字茂仲,李矩,字茂约,永嘉年间都担任过郡守;李矩官至江州刺史。李重的儿子李式,字景则,官至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