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三少帝第五章(1 / 2)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1660 字 10小时前

从曹芳登基即位到这一年,魏国境内的郡国县道设置与裁撤变动频繁。时而增设区域,希望借此加强地方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时而又撤销变动,恢复旧制。如此频繁的调整,次数多得数都数不清。每一次的变动,都反映出魏国朝堂在复杂局势下的艰难权衡,也见证了这个国家在风雨中的不断探索与挣扎。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春天,二月己丑,寒风依旧凛冽。镇东将军毋丘俭神情肃穆地向曹芳呈上一份奏章,说道:“陛下,还记得往昔诸葛恪围困合肥新城之时,城中局势危在旦夕。为了传递情报,城中守军派出士兵刘整突围而出。可惜刘整不幸被敌军抓获,敌军对他严刑拷打,逼问情报,还哄骗他说:‘诸葛公怜惜你,只要你如实交代,便可饶你一命。’刘整却大骂道:‘死狗!休得胡言!我宁死也要做魏国的忠魂,绝不苟且偷生,与你们这些逆贼为伍!想要杀我,就痛快点!’无论敌军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个字。”

毋丘俭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接着说道:“之后,城中又派出士兵郑像出城传信。有人将此事告知诸葛恪,诸葛恪立刻派出骑兵,沿着城外仔细搜寻。郑像不幸被抓,四五名敌军将他的头和脸用绳索紧紧绑住,押着他绕着城墙示众。敌军还逼迫郑像向城中喊话,说‘魏国大军已退回洛阳,你们不如尽早投降’。但郑像毫不畏惧,他不但没有听从敌军的命令,反而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城中大声呼喊:‘大家不要怕,大军就在城外,勇士们,加油!’敌军恼羞成怒,用刀猛戳他的嘴,想让他闭嘴,可郑像仍奋力呼喊,只为让城中的将士们听到希望。”

“陛下,”毋丘俭语气坚定,“刘整和郑像身为普通士兵,在如此绝境之下,仍能坚守道义、秉持气节。他们不顾生死,只为完成使命,这种忠义之举,实在令人动容。他们的子弟,理应为他们的功绩感到骄傲,也理应得到特殊的待遇。”

曹芳听完毋丘俭的奏报,心中满是感慨,对刘整和郑像的忠义之举深感敬佩。他思索片刻后,下诏道:“显耀的爵位,是用来褒奖立下赫赫战功之人;丰厚的赏赐,是用来抚慰英勇无畏的烈士。刘整、郑像主动响应征召,勇闯敌军重围,在刀光剑影中穿梭,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坚守承诺、传递消息。他们不幸被俘后,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气节。他们的行为,极大地振奋了我军士气,也让城中军民坚定了守城的决心。面对危难,他们毫不退缩,一心只为完成使命。昔日解杨被楚国囚禁,却宁死也不违背使命;齐国的路中大夫,为完成使命不惜牺牲生命。与刘整、郑像相比,他们的忠义毫不逊色。如今,朕追赐刘整、郑像为关中侯,免去他们士兵的身份,让他们的儿子继承爵位,按照部曲将为国捐躯的规格进行抚恤。”诏书一下,在魏国军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士兵们听闻刘整和郑像的事迹,纷纷被他们的忠义所鼓舞,更加坚定了为魏国效力的决心。

庚戌日,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悄然浮出水面——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妄图废黜朝中大臣,推举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他们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谋划着,自以为行事机密,却不知隔墙有耳,很快,这个消息便泄露了出去。

事情败露后,牵连其中的众人皆未能逃脱惩处,纷纷被处以极刑。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血腥的气息弥漫开来。次日辛亥,为了安抚人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可这并不能驱散笼罩在众人心中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