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魏文帝纪(1 / 2)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1521 字 10小时前

东汉中平四年(187年)冬天,在谯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的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太子。曹丕出生的时候,出现了奇异景象,一团青色的云气,圆圆的像车盖一样,笼罩在他出生地上空,一整天都不散。那些懂望气之术的人看到后,都认为这是大富大贵的征兆,绝不是普通臣子能有的气象。

曹丕自幼聪慧,八岁就能写文章,展现出过人的才华。随着年龄增长,他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古今经传和诸子百家的书籍,知识渊博,而且他擅长骑马射箭,还喜欢击剑,是个能文能武的少年。后来有人举荐他为茂才,可他没有去赴任。建安十三年,司徒赵温征召曹丕。曹操得知后,向朝廷上表,称赵温征召自己的子弟,这种选举行为没有依据真才实学。随后,曹操派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拿着符节和策书,免去了赵温的官职。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曹操一直没有及时确立太子之位,曹丕心中充满疑虑。当时,有个叫高元吕的人善于相面,曹丕就把他找来询问。高元吕看相后说,曹丕贵不可言。曹丕又问自己寿命如何,高元吕回答说:“四十岁的时候会有小磨难,过了这个坎就没什么忧患了。”不久之后,曹丕被立为魏太子。

后来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丞相和魏王的职位。汉献帝下诏书,诏书里提到曹操曾受上天庇佑,辅佐汉室,扫除众多敌人,开拓平定九州,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功绩光照宇宙,自己也因此得以安稳执政二十多年。如今曹操过早离世,自己深感悲痛。诏书还称赞曹丕世代声名显着,有文韬武略,应当继承曹操的事业。于是,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带着策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还让他兼任冀州牧。当时,边境还有敌人未平定,战争仍在继续,汉献帝鼓励曹丕在此时建功立业,不要只专注于守孝之礼。曹丕尊自己的母亲为王太后,并将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220年)二月,曹丕新官上任三把火,接连颁布了好几项重要政令。庚戌日,他下达了一道旨在利民的命令:关津本是促进商旅往来的通道,池苑则是抵御灾荒的保障,可过去设置重重禁令、征收高额赋税,这对百姓极为不利。于是,曹丕果断下令解除池苑的禁令,降低关津的税率,恢复到十分之一。这一举措,无疑给商人们吃了颗定心丸,也让百姓们对新魏王的统治充满期待。

到了辛亥日,曹丕又大施恩泽,赏赐给诸侯王、将相以及以下的大将们大量物资。大将能得到一万斛粟米、一千匹帛,金银的赏赐也根据官职高低各有不同。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到各个郡国巡查。这些使者身负重任,一旦发现有违背常理、苛刻残暴的官员,就得如实举报他们的罪行。这一招,既安抚了人心,又整肃了官场风气。

壬戌日(二月十六日),曹丕对朝廷的重要官职进行了调整。他任命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不仅如此,他还设置了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并立下规矩:宦官担任官职,不能超过各署令。为了确保这项规定能长久执行,曹丕把它写在金策上,郑重其事地藏在石室里。

时间回溯到汉熹平五年(176年),当时谯地出现了黄龙。这一罕见景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光禄大夫桥玄好奇地询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祥瑞之兆呢?”单飏掐指一算,说道:“这个地方以后定会有王者兴起,不出五十年,黄龙还会再次出现。天象和世间之事相互对应,这就是预兆。”内黄的殷登把这番话默默记在了心里。

时光飞逝,四十五年过去了,殷登依然健在。就在延康元年三月,黄龙再次现身谯地。殷登听闻这个消息后,又惊又喜,感慨道:“单飏当年的预言,难道真的应验了!”曹丕得知此事后,把殷登召进宫来。曹丕笑着对殷登说:“以前成风因为相信楚丘的繇辞,就恭敬地侍奉季友;邓晨因为相信少公的话,就接纳了刘秀。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对占卜之术深信不疑,对天象记得如此清楚,真是厉害!”说罢,曹丕赏赐给殷登三百斛谷物,然后让他回家安享晚年去了。

曹丕掌权后的这段时间,魏国局势变动频繁,大事接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