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龚家医馆可以照常营业了。
龚如海听到自家的医馆能开门了,激动的老泪纵横。
他还拿到了一笔来自周家的赔偿款,龚大夫也当场宣布。
之前一些穷苦病人在龚家医馆买药材赊的账全部一笔勾销。
百姓们听到这些话都激动的一直鼓掌叫好,龚大夫是好人,如今有了好下场。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静江来了一位青天大老爷。
卫辞一天内审完两桩案子,他的名声也因为这两桩案子口碑载道。
一连十多天,整个静江到处都在夸赞新来的卫知府是个难得的清官。
替龚大夫还有灵川李家村的李二郎做主,还不惜得罪了冯氏家族。
卫辞要得就是这个效果,闫通判了解卫辞的心意,趁着这股风他把卫辞的身世背景也放了出去。
很快整个静江的百姓都知道,卫知府是农家子出身。
但他是文曲星转世,从小就会读书,后来更是连中六元,金榜题名夺得状元之位。
卫辞的穷苦出身让静江百姓更加觉得他接地气,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再加上卫辞为府学学子捐书一事,府学的学生本就极其感恩他。
如今又见他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一时间整个静江都在夸赞卫辞的为人。
连之前卫辞送东阁瓦砚的赵布政使都得到了消息。
赵布政使听闻此事,倒没觉得卫辞真的是个不染尘埃的清官。
若卫辞真是原则底线十分强的人,也不会送东阁瓦砚给他,请他转圜冯家人。
他只是觉得相比钱财,卫辞更爱名声。
这世上之人本就不完全一样,有人爱财,有人爱名,都是很正常的事。
赵布政使不在乎卫辞到底爱财还是爱名,他只在乎卫辞有弱点有偏好即可。
水至清则无鱼,卫辞若真是个海瑞一样的硬骨头,赵布政使才会头疼。
官场之间最忌讳有人不融入其中,搞什么特殊例外。
如今既知道卫辞爱名声,赵布政使对卫辞愈加放心。